第一章:遇变滏口(上)(2)
作者:元祀      更新:2021-03-19 14:30      字数:4315
/>
  也由于这个原因,年初贺拔氏病逝时,晋阳方面满足了她的遗愿,允许她与洛生王合葬相州,于是才有了他们的这次相州之行。当然,作为新附部族,他们的行动免不了要受到制约,尤其是对于洛生王的子嗣。所以,洛生王的嗣子宇文菩提必须留在晋阳,而护送贺拔氏骨灰的任务,就只能交给身为女孩的宇文灵吉了。

  对于小女孩而言,接连失去双亲,然后送母亲的骨灰与父亲合葬,自然是极为伤心的;但能够暂时离开晋阳,应该是非常乐意吧尔朱荣治军极严,在他的治下,整个晋阳就宛如一座大型的兵营似的,其纪律之严苛,即便是像宇文博这样转战数年的勇士都难以适应,更别说刚刚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

  宇文博曾经听说过两件事情。一件是尔朱荣未起兵之前,某次在北秀容率部众围猎,一名部众单独遇见一只猛虎,稍稍脱离了阵势,立即被尔朱荣当场斩杀;另外一次,他在军中招待客人,给了最信任的侄儿尔朱兆两支雕翎箭,令他用两箭上山射两只猎物佐酒,结果由于尔朱兆只打来一只猎物,被尔朱荣下令打了三十军棍……尔朱荣性格之苛,治军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另一方面,或许正因为他治军如此严格,才能培养出这么一支精锐的铁骑,并在去年九月份以七千骑击破葛荣大首领的三十多万大军。

  想起当日的那一仗中,尔朱荣麾下骑军之威,宇文博至今依然印象深刻。那是怎样一支骑军啊以区区七千人,就敢冲击三十多万人组成的庞大阵势;面对葛荣的亲卫重骑,尽管只身穿轻甲,却毫无惧战之意,悍不畏死的直击葛荣中军。到了最后,他们甚至连刀枪都弃而不用,仅以携带的大棒击落面前的重骑兵,从而得以快速的击穿战阵,生擒六镇大首领葛荣,这才造成了三十余万六镇起义军的总崩溃。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这样的形势,即使洛生王所部再英勇,也无力挽回注定的败局……

  “拨力叔叔,还有几日才能到临水县啊?”后面马车上的宇文灵吉忽然问道,打破了宇文博的思绪。

  临水县,正是洛生王埋骨的地方,也是当日葛荣的六镇起义军与尔朱荣决战之地。

  “回郡主,”宇文博略一回神,很快回答了小女孩的问题按照咱们的脚程,今晚就能到滏口关,临水县也就在那前面了。”

  “今天到不了吗不跳字。宇文灵吉语气中有些失望。

  听出了小女孩的口气,宇文博身边的宇文元道微微一笑今天当然到不了。不过,咱们可以走快些,早点到滏口关歇息,那么就能尽早出发。”

  宇文元道名叙字元道,颇通汉学,这从他的名和字就可以看出来,乃是先有名、再据名取字的情况。与之对应的,在六镇的鲜卑人,因为汉化不深,一般是根据鲜卑旧名取汉名,然后以原本的鲜卑旧名为字。例如宇文部现任首领,鲜卑名为黑獭,也可读为黑泰,于是就取汉名为宇文泰,以黑獭为字;宇文博鲜卑旧名和字皆为拨力,汉名“博”同样来源于其读音;和宇文部关系密切的诸部中,贺拔部的阿斗泥,根据“斗”取名为岳,字阿斗泥;还有独孤部的期弥头,则根据“期”取汉名为如愿(后改名为信),期弥头也就成了他的字;而最近在尔朱荣军中深得重用的高欢,字贺六浑,“贺六浑”即是他的鲜卑旧名,其汉名“欢”乃“贺”而得。

  和这些名字相比,名叙字元道的宇文元道,名和字就完全符合汉人的习惯,也证明他是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从小即接受着汉文化的教育。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宇文元道的先代,虽然也出身宇文部,却随孝文皇帝南迁洛阳,接受全盘汉化,两三代下来,和汉人士族几乎没区别,只因为犯事才贬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