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弃职返家(中)(2)
作者:元祀      更新:2021-03-19 14:30      字数:4201
�汲县,商周牧野之战的战场;获嘉县,原为汲县之新中乡,昔年汉武帝东幸,在此得南越相吕嘉首级,故立此县;河内郡,项羽立司马欣为殷王,刘邦并其地为殷国,后改河内,为洛阳北畿,有山阳城,魏文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所居;又有盟津及河桥,桥北岸有北中郎将城,简称北中城,另有小城三座,称河阳三城,分别位于桥北、桥中渚和桥南,桥南为河南府偃师县,在洛阳城东,继续往东即是周惠家族所居的巩县。

  当初刚上大学时,周惠曾经想过,要徒步走遍河北、河南两省,遍览中原故地的历史风物,为此还专门锻炼过,徒步走完了两三趟马拉松。然而三年下来,周惠始终没能成行,只是趁着寒暑假和节假日,游览了不少历史景点。他没有想到,如今来到北魏末年,居然就部分的完成了那个计划,而且远比计划中的行程更有价值。

  和后世被圈起来的景点不同,此间的历史风物,绝对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这样虽然平淡了些,朴素了些,却是无比的真实。站在一处处毫不起眼的遗迹面前,缅怀着往日的光辉,品味着当代的寂寥,周惠就似乎看见了历史的变迁。

  相对于历史而言,现在这个时代更让周惠关注。一路上他穿村过里,走街串巷,很是见识了一番。

  大致说来,北魏朝的民政不,自从几十年前,文明太后和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和“三长制”以来,底层民众基本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赋税也因而大增,所以,北魏才能组织和维持数十万的兵马,击垮北部蠕蠕(柔然),威行整个西域地区,并且将南朝打得节节败退。

  这一点,从沿途的民居状况、里集规模就可看出。虽然近十多年河北屡遭灾荒,所在牧守也多为贪婪之辈,但底层的元气仍在。如果能革新政治,则民生不难恢复。正因为这样,历史上北齐定都河北后,国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以至于在很长一段里,即使面对北周和南朝两国的进攻,也能够保持着相当大的优势。

  作为历史考古系的学生,周惠曾经在课堂上较深入的了解过南北朝的历史,但经过这段行程实地见识,他才真正的对这个时代有了清晰的概念。所谓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应该就是这样吧

  ……,……

  四月初的时候,周惠和老仆周平终于赶到了盟津附近的河桥。河桥与北中城、河阳三城一样,由北中郎将防守,是河北通往洛阳的门户,一旦河北地方发生动乱,则为朝廷和乱军所必争,而北中郎将之职,也是护军府辖下四中郎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大多数时候都由亲信的宗室贵戚担任。

  按照周惠原本的想法,如今虽然有幽州动乱,但是整个河北还算安定,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也已经派军征讨,河桥想必还不须戒严,可以供平民通行。然而,当主仆两人来到河阳北城下时,赫然城门边张贴着由岐州刺史、行北中郎将杨侃署名用印的戒严告示,告示纸张略显陈旧,周围的人也极少,显然是有了好一段。

  老仆周平不识字,周惠正要把告示内容说给他听,他却已经猜出了内容莫不是又在打仗,不准咱下民走河桥了?”

  “正是,”周惠点了点头,奇怪的看着老仆问道,“平伯,你如何猜到的?”

  “二郎君,老奴是不识字,可这下面的大红朱砂官印却是认得,”老仆叹气,“世道不太平哪去年间,这桥就封了三次,河那边也有这样的官文呢,不曾想如今又贴上啦”

  周惠想了想那我们走盟津渡口过河。”

  “是。”老仆一如既往的应命。

  过了黄河,就是河南府偃师县,离巩县仅仅只有二十余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