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曹操的初印象(2)
作者:
剑花如梦 更新:2019-12-08 12:18 字数:8942
、县令这样的亲民官。
在地方呆的久了,曹操对大汉的天下是什么样的情况,心知肚明。官员*,豪强兼并,民不聊生,百姓走投无路,转而成为盗贼的,比比皆是,更兼太平道声势浩大,蛊惑百姓,已有谋反之相。虽然如今还没有大规模的民变发生,但是以曹操之见,绿林、赤眉之祸,恐怕已经不远了。
如果真有规模浩大,席卷天下的民变发生,那么想要稳固皇权,平定民乱,没有一批信得过、有本事的武人,是办不到的。弘农王如今就已经在默默的积累自己的武将班底,难道说,他也预见到了天下即将大乱?
想到这里,曹操摇了摇头,这似乎太超乎常理了,读书可以靠头脑天生聪明,但是对于世事民情的了解,却需要亲自见识、了解才行。弘农王作为皇子,自幼娇生惯养,足迹不出洛阳——甚至很少出皇宫,他又如何知道民间疾苦的?
罢了,想不通的就先别去费脑筋。眼下还是把弘农王交托的事情办好吧。
弘农王在每天的下午,新增了一个课时,希望能由他来讲授兵法,与弘农王一起听讲的,还有关羽、鲍炜等一干人。如果说以前弘农王招揽各路剑客、豪侠,还可以看作是爱屋及乌,因为喜欢剑术,所以招揽高手的话,如今开课讲授兵法,这分明想培养将才了。弘农王这么做,到底是在为什么做准备?
若说是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吧,那弘农王也未免太妖孽了一点,若是为了……武力夺位,那曹操就更不敢细想下去了。
还是安心准备来日讲授的内容吧。曹操翻开了《孙子》,添饱了笔,开始在竹简上书写对将要讲授的章节内容的注解。
奋笔书写了一阵,曹操停下笔来,伸手去摸杯子。旁边的侍女一看,赶忙揭开盖子,从釜中为曹操舀了一杯热茶。曹操呷了几口茶汤,热腾腾带着清香的水气吸入肺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曹操正要提笔继续书写,却见一位家仆在门口躬身禀报道:“家主,前司徒陈公前来拜访。”
曹操赶忙放下手中的笔,道:“快快准备,我要亲自前去迎接陈公。”
曹操口中的陈公,乃是陈耽,东海郡人氏,曾历任三公之职。去年十月,他再次出任司徒,但是才到今年三月,他便被罢免了官职,由袁逢接任。
陈耽为人忠直,与前太尉桥玄交情深厚,曹操当年出入仕途的时候,曾经拜会过桥玄。桥玄对刚出道的曹操评价很高,认为他是“命世之才”。受到桥玄的影响,陈耽对曹操也颇为看重,两人的私交也是相当不错的。【注一】
将陈耽迎入屋中,分主宾坐下后,曹操拱手施礼,道:“多日不见,陈公可还安好?今日夤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陈耽长叹一声,道:“孟德,可还记得我当初跟你提起的那件事吗?”
曹操道:“陈公所言,莫非是指许太尉、张司空阿附中官,包庇其子弟宾客,反而诬陷清廉官吏的事情?”
陈耽一拍几案,道:“正是!”
原来,这一年(光和五年,182年)年初,汉帝刘宏下诏,命令公卿依据百姓的风评,查举地方上的刺史、太守,看其中有没有蠹害百姓之人。其实,看当时的朝局就可以知道,朝廷之上,阉党弄权,那么地方之上,阉党的子弟、门客、朋党,更是横行无忌,贪污害民的,大部分就是这些人。如此一来,朝廷的公卿哪里敢真的严查下去?于是太尉许戫(读音为yu)和司空张济,主张包庇阉党一系的官员,而司徒陈耽,则一心要严查。三公之间起了纷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许戫、张济和阉党的勾结之下,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