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颍水飞渡(2)
作者:
剑花如梦 更新:2019-12-08 12:20 字数:16496
。”
“只要大军可以轻装通过即可,其他一应的辎重,全部不用带了。缺少木材?那就把辎车全部拆了,拿去搭建浮桥。不过,我想问一问你们,只一个晚上,你们可否能将这座浮桥搭建起来?”朱儁问道。
工匠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人道:“启禀将军,夜间昏暗难以辩物,恐怕一夜之间,无法建好一座浮桥啊。”
关羽在旁边听了,拱手道:“将军,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云长请讲。”
“将军,既然夜间建造浮桥,昏暗不能辩物,那何妨在白天动工?”关羽说道,看到朱儁等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瞪着他,关羽赶忙解释道:“麾下的意思是,让人先丈量好颍水的宽度,然后定下两船之间搭设的木板的长度,在营中制作完成后,再在夜间一口气将浮桥搭建好。这样,既省下了建造的时间,又保证了建造的质量。”
“哈哈,云长所言甚妙!”朱儁闻言,心情大好,转而向一干工匠问道:“关护军所言的方法,可行吗?”
“可行!可行!”工匠们听了,也是豁然开朗。其实这样的建造方法,古代工匠不是没有人想到过,只不过由于技艺的传承太过零碎散乱,很多技术一来容易流失断绝,二来难以推广普及。而关羽之所以能想到这个方法,是因为他在讲武堂就学的时候,曾经听刘照偶尔失言,乱侃过所谓的“模块化军营修建”,从中得到了启发而已。
随着朱儁的一声号令,浮桥的修建工程便拉开了序幕。
测量颍水的宽度,用了最原始的方法,一名善于游泳的士卒,腰里缠着绳索,向对岸游去,而绳索的另一端,则留在营寨这边的岸上。那名士卒上了岸之后,两边一起用力,将绳索拉直,然后打上标记。回来之后,再丈量绳索的长度,从而得出这一段颍水的河面宽度。
接下来,汉军将山上合用的树木,砍伐一空,不够用的,便将随军的各种车辆拆解掉,来弥补木材的数量缺口。
朱儁还调拨了一些会手艺的士兵,以及一些伤兵前去帮忙制作,一时间,整个大营的中心,摆满了各式大大小小的板材,工匠们干得是热火朝天,对外面震天的喊杀声,充耳不闻。
在制作浮桥板材的期间,黄巾军自然不会放松对汉军的进攻。但是连续强攻了这么多天,黄巾军的死伤也不小,其中的精锐部队,以及死忠的信徒,更是伤亡惨重。所以之后几天的进攻,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特别是波才收到皇甫嵩在长社据称而守,并没有支援朱儁的迹象的情报之后,心里更加笃定,越发坚定了将朱儁所部困死在这座小山上的想法。所以,他哪里肯继续消耗自己的精锐部队,对朱儁发动强攻呢。
而这恰恰给了汉军制作浮桥所需板材的时间。
三日之后,一应浮桥所需的部件,都已经制作完备。傍晚,十几名会水的士卒凫水渡过颍水,在河岸的另一头栽下了八个木桩,每四个一组——这是为了防止单个木桩吃不住劲——并将两条绳索牢牢的系在了木桩上。
船夫们把搁浅在岸上的船只推回了河中——幸亏这些船只都是些小船,毕竟颍水做为北方的内河,承载能力不能与大江相提并论——然后将船撑到了绳索旁,找到了绳索上系着的铁环之后,他们将船头船尾钉着的铁钩,分别挂扣在了两条绳索上,这样,“桥墩”便准备好了。
紧接着,汉军的士兵们把准备的各种板材,搬运到了河岸上,由工匠迅速搭建、固定好。整个场地上的气氛异常紧张,朱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