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亭中对(3)
作者:
剑花如梦 更新:2019-12-08 12:22 字数:15842
�文若相见,故而借我的名义,在都亭设下仪仗、宴席,为文若接风。”
荀彧一听,心道果不出其然,赶紧避席下拜,向刘照见礼。刘照起身还礼,道:“我一时心切,唐突了,还望文若勿恼。”
“承蒙殿下如此看重,臣岂敢心存怨怒?”荀彧道:“就怕臣才疏学浅,徒有虚名,白白辜负了殿下的期许。”
紧接下来,卢植又将二卢、二王,以及何咸、裴潜几人,一一介绍给了荀彧。
众人见礼毕,各自举殇,开始祝酒。酒过三巡之后,卢恺率先开口问道:“久闻文若有‘王佐之才’的美誉,不知对当今朝中的乱象,有何高见?”
荀彧闻言,微微一笑,道:“若想式明王度,必须正本清源。”
“那又该如何正本清源呢?”王盖也出言问道。
“诸君眼下所做的,不就是吗?”荀彧眼皮微垂,话中有话的点了一句。
众人相视一眼,王盖又接着问道:“那文若可愿与我等共襄盛举?”
荀彧听了,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转而向刘照问道:“不知殿下有何志向?”
刘照洒然一笑,道:“我是不是应该回答,当效法尧舜,使天下大治,再现大同之世?”
看到在场之人都有些忍不俊禁,刘照收起了笑脸,肃容答道:“使政修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重现文景之治,我所愿也。”
荀彧听了,微一颔首,道:“先贤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殿下若能处处效法上古圣皇之所为,那么文景之治,当不远也。不过,殿下又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你所说的‘政修人和’呢?”
卢恺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这到底是谁在考校谁?
卢植见状,却笑眯眯的捋着胡须,作壁上观,看刘照到底是如何应答的。
刘照更不必说,他深知,以当今的情势,必然是“君虽择臣,然臣亦择君”,又道是“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仕”。以荀彧的门第和见识,他绝不会轻易的投向刘照这边,而是要先行考察一下刘照的言行,再做决定。
对于荀彧等士人而言,即便寻不到明主,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也可以归隐田园,啸傲山林,做一名高人雅士。而对于刘照而言,若是没有良臣贤才的辅弼,别说什么重现文景之治了,能不能保不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两说。所以,虽然是相互“选择”的局面,但是刘照的需求却更加迫切一些,这也就导致了,此次“交易”,是一个“卖方市场”,做为买方的刘照,就只能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了。
因此,刘照只能抖擞精神,全副身心的投入这场答辩当中,以争取荀彧的好感。
“方才文若也说了,欲式明王度,必先正本清源。而这正本清源之举,无非就是亲贤臣而远小人罢了。”刘照侃侃而谈道:“那文若或许又要问了,该如何做,才能亲贤臣而远小人呢?以我看来,首先,人主要尊崇先贤之道,修身树德,敬慎威仪,以身作则,才能使贤臣亲之,小人远之;其次,要申明法度,不可滥施赏罚,法度一旦确立,便要上至天子,下及黎庶,一体遵守,为人主者,万不可以言乱法,否则,上行下效,必然使法度形同虚设,久而久之,足以祸乱国家。”
“总而言之,君王乃是天下的表率,能不能正风俗,明纲纪,首先要看君王自己的行动。”
“殿下说得有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