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拆屋效应(2)
作者:飘浮的遐想      更新:2021-05-25 04:17      字数:3069
�选择,她美丽大方,富有亲和力,一般的男人都不会抗拒和抵触这样的美女来找她聊天。

  我心里一阵狂喜,我的目的达到了,其实让她以家属的身份去谈就是我的真正目的。刚才和她的争吵是假意的,我在利用一个叫作拆屋效应的心理学策略。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很离谱的要求,在被对方拒绝后,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对方便很容易答应了,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最适合老板对下属用,以及老婆对老公撒娇用。譬如,一个老板因为经营不善,想要给员工减薪,但害怕受到员工们的强烈抵触。于是,他通过部门经理放出风声说要大量裁员。听到消息后,所有员工都提心吊胆害怕被裁员。等这消息人皆尽知时,老板再跳出来道,大家不要怕,我决定不裁员了,和大家共度经济危机难关,只是薪水可能要减少一点。

  这时,所有的员工对老板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计较什么减薪不减薪。

  就这样,换个说法,换个方式做事,丧事硬是能办成喜事。

  再比如,老婆想要个两千块的手表,可以先对老公说,我想要个一万八千块的钻石戒指,可以吗?老公假如拒绝,你再转身跑去手表柜台,那我就要只两千块的手表好了。

  这时,老公一定会欣然掏钱,并且还会觉得我这老婆真乖真懂事。

  所以,心理学其实就是一门研究了解人性并掌握人心的学问。人心和人性,总有其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可循。心理学并不像虚无缥渺实际用处不大的哲学,心理学掌握好了,因为了解人性,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似乎都比平常人聪明些。

  在悦儿起身准备去找医生时,我道:“你先回家,在床头柜抽屉里面,找一个钥匙扣,那其实是一个针扎摄像头,我要你把现场情况录给我看。”

  “你买这个干吗?”她柳眉一竖,大眼一横。

  职业的敏感性让悦儿觉得买针孔摄像头的大多不是什么好人,一般都是偷拍的猥琐男。

  悦儿前阵常跟我报怨,说她自从朝阳医院案件之后,再也没办过什么大案子。抓的最多的就是那种电车揩油的色狼,以及商场跟踪偷伯的猥琐男。导致她听到针孔摄像头几个字,心里浮起的就全是不好的联想。

  有时警察太过清闲了也会发愁这世上怎么就没有坏人了,好象恨不得多生出些坏人出来似的。

  其实我猜是她级别不够,真有大案子也轮不到她来办,她只能去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上次朝阳病院的大案子也是因为她刚进警局,是个生面孔,适合卧底,要不然哪儿轮得到她。

  看着她怒容满面,我匆忙解释我为什么要买摄像头:“那次咱们网购家电不是送了很多积分吗?积分可以直接当现金用啊,不用了多可惜?然后我就瞎逛,看到一家店很有意思,卖各种造型有趣的针孔摄像头。比如有u盘啊,手机啊,打火机啊,钥匙扣啊。这些东西搭在桌上神不知鬼不觉得的就可以拍人,多牛逼!”

  “不管它外形做的有多可爱,你要针孔摄像头干吗?偷拍女人吗?”悦儿还是不依不饶。

  哪怕母猪都可以上树了,女人还是会爱吃醋。

  “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