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身处其境的改变,筹款竞争(3)
作者:样样稀松      更新:2022-04-03 23:10      字数:4284
��比如横刀弹歌的秋瑾,比如舍生取义的徐锡麟,这种追求是朴素的,他们的追求更接近义的本原。

  但他们也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我,用坚定的革命信仰去完成心中不懈地理想追求。而在改变和引导上,身体力行的实绩比宏大美妙的理论更有效果。

  革命军在琼州纵横不败,吸引的不仅是秋瑾,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革命者,投身到他们认为最是革命无疑的战斗之中。

  ……………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

  做出这样豪气干云的论断,却并不只限于复兴会内部的小册子,而是正从大革命家宋复华的口中,以慷慨激昂的气势宣之于世。

  宋教仁,嗯,现在是更有气势的宋复华,复兴中华的意思。他本来就既才华横溢,志气逼人,且行动非凡,在复兴会这个坚实的后盾支持下,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更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东京掀起一股革命狂潮后,大革命家宋复华开始了巡回宣传,兼筹款之旅。之所以大胆作出前所未有的论断,定下革命成功的时间表,便与筹款大有关系。

  革命是伟大的,但要实现伟大理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有陈文强在幕后的资金支持,但钱没有嫌多的,复兴会也采取了先进的集资手段,走“海外上市”的路子,与保皇党争夺海外会党势力,开展“集资竞赛”。

  这与陈文强吸引海外资金入股,创办实业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均属“风险投资”性质。但革命的风险更大,投资革命便是为政治博弈下注,谁胜谁负天知晓。

  所以,革命筹资的对象便大多是心系祖国,对腐败无能的朝廷不满的海外华侨华人。对这个群体,以及考虑到华侨华人多属洪门,除了鼓舞并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外,还要有另外的政策以增强吸引力。

  《告全体洪门人士书》便由此应运而生,在南洋,在美洲,在欧洲,在国内,报纸媒体都登载了大革命家的建议和对将来的承诺。宋复华希望洪门能够改堂为党,重订章程,成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正规团体,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同时,宋复华还承诺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后,将视洪门改党情况以及对革命贡献大小,为其在国内登记立案,并邀请其党派参政议政。

  由秘密到公开,从被打压管制到合法参政议政,这无疑是对洪门人士极大的诱惑。但如何把旧式会党改造成现代合法的政团组织呢?宋复华显然也研究不深,只是指出了大概的方向:遵纪守法、教育会员、职业培训、兴办社会生计事业以安置无业会党成员……

  尽管如此,大革命家的承诺依然会令洪门人士心动不已。况且,革命筹款不是白拿白捐,复兴会已经定出了章程:光复债券分五十元、一百元两种面额,十年利息为百分之三十,购买时提前扣除;持券人在十年期满后,向革命政府或其他海外代理机构兑取现银;百元者记功一次,千元者记大功一次,待民国成立后颁发奖状奖章,以示功赏;购买万元以上者,授“革命义士”牌匾,其名列入《中国革命史》后记;购买十万元以上之团体,复兴会可派人协助其改党事宜,可预登记预立案,民国建立后即是注册合法之政治团体……

  好家伙,名为筹款,其实复兴会只是借钱而已,还本返利,只不过把钱存十年罢了。况且利息提前扣除,也就是买一百元债券,只须花七十元;然后呢,革命成功后,还要记功表彰,还有青史留名的机会。会党呢,复兴会可以帮你改组,合格后便预先登记立案,等民国建立便自动合法,再不用怕复兴会出尔反尔,说话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