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新武器的需求(3)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01      字数:5498
��概略射击。

  这种十分新颖的想法打动了费德洛夫,老头也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不会像美国佬一样,二战都打完了还抱着全威力步枪弹不放,结果让整个五六十年代,让北约的各种制式自动步枪都变得傻大笨粗,实际使用中还是只能当半自动步枪用。

  老头摸了摸下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新的自动步枪后坐力将更小,全枪尺寸和重量也能继续减少,连射也能更好的得到控制……这个想法十分不错,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说完这些,费德洛夫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工作,但是李晓峰马上叫住了他,今天他来,可不是只为了自动步枪而已。实际上,他觉得新的自动步枪完全不需要太着急,暂时俄国军队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普及突击步枪,sks45暂时就足够了。正经的俄国军队最缺乏的还是重火力,比如机枪和反坦克武器。

  尤其是后者,苏联虽然后来是坦克大国,冷战高峰时期拥有近七万俩坦克,用坦克海可以平推整个西欧,反坦克对那时候的苏联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正经的需要担忧这个问题的是北约各国。

  但是在1917年,俄国在这方面很成问题,作为列强中工业很不发达的农业国家,俄国的重工业能力实在是成问题,当英国的mk系列和法国的ft-17闪亮登场之后,俄国根本就没有能力跟进。

  直到1920年左右,彼得格勒基洛夫工厂的工人师傅才拷贝雷诺ft-17手工敲了一个山寨品,当好消息传到导师大人耳朵里时,他老人家是笑得合不拢嘴,后来这辆山寨货被命名为列宁号。

  也是在1920年,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兵败华沙,除了指挥配合上的问题,英法支援给波兰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缺少反坦克武器的苏联红军几乎拿波军的坦克没有什么办法。这才被欧洲的擦脚布之国逆推了一回。

  虽然最后保住了乌克兰,但是签订和平条约的时候,对苏联却很不利,不得不割让了一部分国土。而李晓峰自然不想再经历一次华沙的惨败,提前做好准备,给未来的苏联红军准备好反坦克武器就很重要了。

  不过李晓峰并不打算逆天,既不准备装备反坦克导弹(就算有,当时的苏联红军也用不起),也不准备发展一种争锋相对的坦克,甚至都没打算普及反坦克炮。

  不是不想,那是真心做不到,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让每个士兵都拥有一支步枪都很为难,大规模的装备马克沁还得让图拉厂大跃进,更别提什么导弹、坦克和大炮了。

  而且俄国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大规模的装备坦克和大炮,在三年内战中,红军、白军双方的士兵连迫击炮都觉得累赘,都不想要,宁愿多装备一挺机枪也不愿意要一门迫击炮,这种情况下,李晓峰就算能生产反坦克炮,基层的士兵也不要。

  当然,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俄国内战跟一战的战壕战完全不一样,因为国土面积广大,红军和白军都要大范围的机动,奔袭上千公里是再正常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士兵和指挥官都不愿意要笨重的武器。

  相反,机枪多好使,不太重,弹药好找,火力也算够用,反正对方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不会有多少重武器,那干嘛费那个功夫装备一些死沉死沉的家伙?

  所以,李晓峰要搞一种反坦克武器,那么首先就不能太笨重,自然那些坦克大炮什么的都被淘汰。而除了这些,在这个时代,恐怕也只有一种武器能符合要求了——那就是反坦克枪。

  虽然这种武器在二战初期就被淘汰了,但是李晓峰觉得,对付一战中的那些早期坦克,用反坦克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