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一个配角(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12 字数:5460
��否则他这种有学历、有留学经历,又有贵族背景的大好青年不会快三十岁了还只是一个少校。
在波罗的海舰队,苏霍伊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的枪炮官,整个一战的经历几乎是乏善可陈的。二月革命之后,他的日子更是没啥可说的,作为一个有贵族背景的旧军官,第一时间他就被舰队委员会解除了一切职务,只能窝在家里跟几个飞行爱好者一起玩航模。
十月革命之后,苏霍伊的日子是愈发地不好过了,被没收了一切财产的他连航模都没得玩了,一度差点准备逃到瑞典投奔亲戚。好在这货动身之前,托洛茨基抛出了任用旧军官的政策,而且随着捷克军团的叛变,任用旧军官的流程无疑被大大加快了。
苏霍伊对布尔什维克没啥好感。想想也是,换谁被夺走了一切特权和财产都不可能对肇事者有好感。当然,他也对白军没好感,作为一个有留洋经历的年轻人,他的眼界比俄国本土的老古板还是开阔一点儿,知道按照沙俄的尿性,革命是迟早的事儿。觉得那帮货连赤脚上阵的布尔什维克都搞不赢,如今还想翻盘实在太难,没前途!
按照苏霍伊的想法,还是出国,去国外混碗饭吃吧!不过他并没有走成,原因是契卡传讯了他,要求他为红军服务,否则就用****罪起诉他。
当时跟他一起被传讯的尼古拉.尤多维奇.伊万诺夫就建议去顿河下游投奔白军。这位沙俄时代的炮兵上将当时还是有点人望的,不少旧军官都响应了他的号召,跑路了。但是苏霍伊却留了下来,乖乖的去红军报道,说实话,在当时这让很多还在观望中的旧军官是大跌眼镜。
那么苏霍伊为什么没有跟着伊万诺夫一起跑路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托洛茨基找他谈过话,二导师以独特的忽悠能力让苏霍伊有些五迷三道。尤其是临走之时,还送给了他不少大吉岭红茶,让这货更是心花怒放。另一个原因就更简单了,他是海军军官,跟顿河的陆军们不熟,相对于前陆军跟布尔什维克的不对付,海军对于革命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一点,不少海军的军官和将领还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服务。
有了红茶,又有派系的传统,苏霍伊决定先为红军干一干,看看情况怎么样,如果真的情况不对,再跑路不迟。
于是乎,苏霍伊就这么上了贼船,不过让他比较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被重新安排在海军服役,而是跟不少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一起组成“海军步兵”,千里迢迢从彼得格勒开往了卢甘斯克。
作为炮兵方面的专家和达人,苏霍伊被任命为红十军炮兵旅的团长,负责支援伏罗希洛夫的部队。前面说了,不管是作为技术军官还是旧军官前贵族,粗鄙的伏罗希洛夫他是看不上眼的。尤其是在卢甘斯克的惨败之后,“挑剔”的苏霍伊同学没少在背后挖苦讽刺他们的军长。
不客气地说,苏霍伊的行为近乎于找死,作为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伏罗希洛夫,本来就是很小心眼儿的肃 反高手,要搞死一个看不顺眼的旧军官旧贵族实在是太容易了。尤其是,在钢铁为他大开方便之门之后,头一批要清算的名单里一定有苏霍伊的名字。
就在这一天下午,就在苏霍伊结束一天的飞行体验,美滋滋的啃着红薯干喝下午茶的时候,政委带着斯拉维扬斯克本地契卡的工作人员找上门了。
“米哈伊尔.佩特罗维奇.苏霍伊!”
小个子的,有点土耳其血统的政委很严肃地点了他的名字。苏霍伊并不喜欢这个政委,在他看来所谓的政委其实就是布尔什维克对旧军官不信任的产物,就是监军。
尤其是这位政委几乎可以说没上过什么学,对炮兵更是一窍不通。苏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