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谈判(2)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19      字数:5472
/>
  所以,德国人才会那么急不可耐的调兵遣将,才会那么赤果果的在爱沙尼亚和俄国的边境线上炫耀武力。这一切其实都是做给协约国集团看的!

  知晓了这一层内因,同志们就应该知道,这回的事情有多么棘手,有多么复杂了。想要体面的收场,那是相当的不容易,谁让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了呢?

  李晓峰是在维堡接到导师大人让他收拾残局的命令,当时他正在布置对芬兰最后的打击行动。随着冬季的到来,芬兰人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没有食物,没有取暖的燃料,有的是不断从头顶落下来的炮弹。这种鬼日子谁能受得了?

  巴锡基维头一次感受到了总理这个位置一点儿都不好坐,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问题,还成千上万张嘴巴朝他要吃要喝,最关键的是军事上不管是协约国集团的远征军,还是曼纳海姆都不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协约国的远征军已经只存在于纸面上,事实上已经覆灭了。” 巴锡基维在日记中写道,“俄国人和寒冷的冬季彻底地摧毁了他们,最后一只成建制的美国士兵也在帕里卡拉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我们自己的军队也不比他们好多少,赫尔辛基外围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曼纳海姆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也无法阻止俄国人冲进赫尔辛基……坐在总理府的窗前,我隐隐约约能听到枪炮声,在稍晚些时候,我和内阁的其他成员就必须离开赫尔辛基,迁往图尔库……”

  不过巴锡基维的日记中值得注意的不是对前途的悲观,而是对协约国集团不守信用的愤怒:“英国人和美国人一起愚弄了我们,他们承诺的援助一分钱都没有进入芬兰的国库,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言,只是哄骗我们卖命的鬼把戏!”

  实话实说,巴锡基维这话有些偏颇,芬兰政府确实没收到应该得到的援助,不过那并不是协约国集团不守信用,而是冬季芬兰的糟糕交通状况导致这些援助全部堆积在摩尔曼斯克附近。

  根据当时占领摩尔曼斯克的英美远征军士兵回忆,摩尔曼斯克堆满了各种物资,成千上万吨罐头、面粉和腌制肉制品,一车皮一车皮的冬装、毛皮鞋、毛毯,武器弹药更是不计其数,美国人直接将尼古拉二世当时花钱订购的军火一股脑的准备送给芬兰人。

  那么这些物资最后的命运呢?被某仙人捡了大便宜。在基本歼灭了协约国远征军的有生力量之后,红鹰团并没有就此罢手,反而沿路北上,在1月20号攻占了摩尔曼斯克,收复了这个被协约国集团非法占领将近一年的北冰洋港口。

  这一壮举不光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更是宣布了俄国重新获得了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哪怕这个出海口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也足以振奋人心!

  获知这一喜讯的导师大人,亲自向志愿军的主要领导和红鹰团的团长任辅臣发去了贺电。授予红鹰团两面革命荣誉红旗,以及一件革命荣誉武器。这还是第一次有外国人获得这一荣誉!

  不过李晓峰当时却不太高兴,收复摩尔曼斯克虽然可喜可贺,但是随着红鹰团北上,维堡地区可以说是一片真空。除了少数正在拉加多训练基地接受训练的边防警察部队和犹太人,他手里头可以说无人可用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导师大人命令他着手解决德国人的问题时,这就显得尤其棘手。德国人现在的打的什么盘算他相当清楚,指望跟他们好好说话解决纠纷完全不可能。反正李晓峰已经做好了打一仗的准备,不将德国人痛打一顿,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我们在彼得格勒州可用的兵力并不多,”乌博列维奇提醒道,“除了近卫步兵第一师的两个团,再加上红七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