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决战之前(下)(2)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26      字数:5557

  不过那座200米高地军事意义没有175.2高地这么大,这座高地正好处于公路线旁边,可以说公路就从“山”脚不远处路过。如果能控制这座高地,波兰人就没办法安心的前进。

  之前把守这座不足200米高的高地的正是马科夫的二连,175.2高地作为具有支撑意义的节点所在,米罗诺夫自然不打算送给波兰人。整整一个下午,二连就在阵地上抗住了波兰人超过五轮进攻,一个超编拥有近200人的加强连,愣是被打掉了将近一半。

  下午五点,随着波兰人越来越多,也随着175.2高地附近的友军阵地逐一失陷,不得已之下,米罗诺夫只能放弃了这个阵地。

  而对于这道撤退命令不管是马科夫还是二连都是不甘心的,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一半的兄弟都倒在了175.2高地上,怎么能拱手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阵地送给敌人?又怎么能丢下他们不管,苟且逃生呢?”

  如果不是米罗诺夫强令马科夫必须撤退,这位铁血汉子真心是准备死在175.2高地了。而现在,米罗诺夫命令他们争取时间,这下马科夫就觉得是夺回阵地的时候了。虽然175.2高地孤悬在外,但是这座高地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如果他能夺回并守住这座高地,拖住波兰人几个小时根本就不是问题!

  马科夫是个想干就干的人,而且他一直就对主动放弃175.2高地耿耿于怀,如今有了收复“失地”的机会,他怎么能放过?

  乘着夜色,乘着波兰人忙于进攻的混乱,二连有惊无险的摸到了175.2高地山脚下。此时的175.2跟下午二连撤退时的状况有些不同。山顶上成片的都是帐篷,发电机轰隆隆的作响,灯光闪烁,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在战场上繁华也就意味着危险,毕竟这是在打仗,一般而言晚上都要进行灯火管制,否则敌人循着灯光一排炮弹打过来,那不是白白送菜么?

  而现在,175.2的高地之所以繁华,之所以没有进行灯火管制,原因非常简单:第一,这座高地的防备还是比较严密的,有整整一个加强连驻守,人多势众再加上地形占优,波兰人觉得安心;

  第二,波兰人大意了,从他们夺回175.2,从他们一步步压缩独立骑兵旅的防线开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犹太人只能被动挨打。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怕的?他们就不信犹太人能飞过来!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波兰人才吃了一个大亏,当马科夫带着他的兄弟们冲上山顶的时候,守卫这里的波兰人完全没有反应,很多人傻乎乎地就下了地狱,死的时候也想不通犹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从战斗发起,再到战斗结束,二连一共用了不到十五分钟,在这短短的十五分钟里,他们击毙俘虏了将近三百多人,完整的接收了波兰人构筑好的阵地,并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当时,马科夫是喜出望外,不过他高兴的不是杀敌甚多,而是那些宝贵的物资。前面说过了,独立骑兵旅是轻装突进,弹药食物都带得不多,经过两三天的奔袭和战斗下来,基本上算是揭不开锅了。

  在战斗发起之前,马科夫曾经命令司务长开饭,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也得让全体弟兄吃一顿饱饭,用马科夫的话说:“现在不吃,估计以后也没机会再吃了!”

  不过可怜的司务长东拼西凑,甚至出去抢了一票,可弄到的食物也就是不到十斤面粉,对于饿了一整天的二连百余名兄弟而言,这点儿面粉不管是做成面包还是面条,都不够垫底的。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把大家的饿感勾引上来。

  人都是这样的,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