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新战术(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32 字数:5422
��察部队的防御力,避免他们在敌人的火力下被大量杀伤。
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这个龟甲虽然名义上能抵挡全威力步枪弹的连续命中,但是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的,背上这么一个乌龟壳之后,侦察部队的机动性瞬间就归零了。
那真是跑不动、站不起来什么战术动作也做不出来,本意是为了减少伤亡才配发的装甲反而却导致士兵更大的伤亡,反正对于一线侦察部队来说,对这个龟壳真心是无爱。
不光是龟甲有问题,看上去很好很强大的炮兵支援战术也被证明是完全不切实际。首先是37毫米步兵炮威力太小了,根本啃不动敌人坚固的工事,有战例显示曾经一个炮班向一座机枪火力点连续发射了4发炮弹都无法将其摧毁,反而在敌人机枪的杀伤下,这个炮班的9个小伙子死了一多半,只能狼狈的遗弃火炮逃了回来。
不光是威力小,其次更重要的问题是37毫米步兵炮虽然算轻的了,但是对于突击作战还是显得笨重,在没有骡马牵引的战场环境下(只能人推肩拉),让炮兵班的几个小伙跟上步兵突击的速度非得尿血不可。根据初次作战的统计,75%的炮兵班在牵引过程中没有进入炮位就被敌人的火力杀伤了。
总而言之,图哈切夫斯基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新战术,一开始就被证明是个不可不扣的悲剧。不过小图却没有一点儿灰心丧气的意思,他本来也是借此完善战术,作为一个已经很久没有打战壕战的指挥官,他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来找感觉。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找到感觉了吗?暂时还没完全找到,不过他也没必要费劲去找了,因为他的问题李晓峰已经帮忙解决了。在上次同波兰人的决战结束之后,李晓峰、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就聚在一起总结经验教训,重点探讨的问题就是怎么打阵地战。
经过一番研究并结合演戏的结果,李晓峰他们三个完善了相关战术,加强了专用于攻坚的战斗工兵的火力配置。之前的经验表明战斗工兵不需要累赘的全威力步枪,那玩意儿根本施展不开,转而配置费德洛夫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pk机枪也显得笨重)。
当然重点不是这两种武器,战斗工兵最重要的武器是喷火器、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和手榴弹。甚至连武器装具和服装都做了改进,为了更好的完成匍匐和滚进等战术动作,配发了护膝和护肘以及战术胸挂系统,士兵们再也不是一根武装带打遍天下的屌丝状态了。甚至还超前配发了更合适的单兵防弹衣。
这还是单兵火力的改变,更重要的在于支援火力,笨重的步兵炮已经被证明跟不上突击群,而且威力也不够。为了更好的摧毁敌人的工事,突击群的伴随火力由100毫米无后坐力炮解决,而支援火力则交给了榴弹机枪和迫击炮。
整个战斗工兵营包括5个突击连,每连拥有4到5名经验丰富的军官和约250名士兵。其次还拥有一个机枪连,每连大约有80名士兵,操作9挺pkm机枪。还拥有一个喷火排,装备10具喷火器。
剩下的就是伴随炮兵和支援火力群。其中伴随炮兵连装备有6门100毫米无后坐力炮,而支援火力群则装备6挺榴弹机枪和6门60毫米轻型炮击炮。
整个突击群的使用方法是:第一步进行炮火准备,正面的每个突击连都可以获得至少一门无后坐力炮、一门迫击炮、一挺pkm重机枪的加强。
炮火准备完成后,每连将派出一个侦察小组摸清敌人残存火力点的情况。在侦察部队后方200米左右,将伴随有一个加强的突击班,这个班加强有一挺榴弹机枪、一到两具喷火器,在突击班身后一百米附近,将跟进支援部队,主要负责为突击班补充弹药和人员。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