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调整期(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40 字数:5387
��西班牙大规模输出军火。这种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地区和平,更是让无辜的西班牙民众饱受战火之苦,这样的行为是决不能容忍的!”
“我们再次强烈地呼吁,希望苏联政府立刻停止单方面行为,立刻停止输出军火!”
看上去,这依然是嘴炮,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些嘴炮其实是用来造势的,是英国人为后面想说的话做铺垫的,那么英国人真正想在哪里做文章呢?
博斯普鲁斯海峡!
也就是苏联从黑海方向通往地中海的咽喉上做文章。而这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问题,说起来就长了。那得从一战土耳其战败说起。
作为战败国,土耳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色佛尔条约》(属于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的一部分)的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除了要割让大批领土之外,还要将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且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
不光如此,还包括: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且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45000人,且不得拥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以有大型商船。
这么说吧,奥斯曼土耳其几乎被协约国集团掏空了,而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实际控制权也落在了六国组成的“海峡管理委员会”手里。
不过众所周知,奥斯曼土耳其被迫在条约上签字没多久,随着凯末尔领导的革命爆发,并打败了希腊之后,协约国只能宣布《色佛尔条约》失效,在1923年通过谈判用《洛桑条约》取代了《色佛尔条约》。
根据《洛桑条约》,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得到了维护,但是关于海峡的管理问题,依然不是土耳其能说了算的。海峡周边依然属于非军事区,并且为了保障各国通行海峡的权力,海峡通行管理权依然属于六国集团的海峡管理委员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36年,从1934年开始,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国际秩序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土耳其人的不断要求,以及英法对世界控制力实际下降的情况下,在蒙特勒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重新修改了《洛桑条约》的海峡附件,这也就是后来的《蒙特勒公约》。
按照条约海峡真的交还给了土耳其,取消了海峡管理委员会和非军事区的限制。但与此同时,请注意,为了保障各国通行海峡的权力,也做了另外一番规定:
和平时期,黑海沿岸各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自由通过海峡,不受任何限制。而非黑海沿岸国家商船通行海峡不受限制,但军舰通行海峡有限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海峡的军舰的累积吨位不得超过一万五千吨,在黑海内停留的军舰累积吨位不得超过三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此外,所有的军舰通过海峡时,一律不得使用舰载机。
这是和平时期的规定。那么战争情况下呢?战争情况下商船依可以自由通行海峡,但是军舰就要分两种情况说了:第一种是土耳其属于中立国,那么各交战国的军舰都不得通过海峡,第二种情况则是土耳其属于参战国,那么将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别国军舰通过该海峡。
客观上说,《蒙特勒公约》还算是公允,充分地保护了土耳其和黑海沿岸各国的权益,如果大家都遵守,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但历史上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土耳其人自己违反了条约,二战中处于中立的他,按照条约的要求应该阻止参战国军舰通过海峡,但是土耳其人却漠视德国海军进入黑海,这也在战后引起了苏联的高度不满,一度要求同土耳其共享海峡的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