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目标克纳本(上)(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47 字数:5305
当图哈切夫斯基苦恼该怎么把部队从火线上安全撤下来时,有海空军联合主导的“断腿二号”行动也已经展开。100架图-3、48架pe-8在pe-2战斗机的护航下以穿越波罗的海直扑克纳本。
那是一个月光通明的夜晚,月朗星稀,一架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呼啸着冲向黑漆漆的天空,飞快的消失在天边。虽然已经通过欺骗行动调走了德国空军的主力,但是为了减少轰炸机编队的损失,这次行动将以低空飞行为主。
编队将以五百米以下的高度穿丹麦和瑞典。抵达挪威海岸之后再拉起搜索目标,之后进行低空轰炸。实话实说,这对飞行员和领航员的要求相当的高。空军几乎是将所有富有经验的飞行员全部抽调一空,这才凑齐了编队。
就算如此,在开展行动之前,空军还是命令飞行员强化低空飞行和投弹训练。前面说了低空飞行是为了躲避德军的雷达,而低空投弹是为什么呢?
毕竟不管是图-3还是pe-8都是高空轰炸机,低空性能实在不怎么样。之所以要求低空投弹,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精确打击,争取准确地摧毁克纳本钼矿,而高空轰炸除非数量够多进行地毯式覆盖,否则很难彻底的摧毁矿坑。
不过这项新奇的飞行训练,很快就遭到了列宁格勒周边国营农场的强烈抗议,称低空飞行的轰炸机惊吓了他们的奶牛和母鸡,导致其产奶和产蛋量直线下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当年的生产计划!
好在这项计划是由军 委直接下令,农场的抗议很快就不了了之了,而且空军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搞强化训练了。7月30日,轰炸行动断然开始。
为了帮助飞行员确切地找到克纳本钼矿的所有矿坑,空军经过细致的航空侦察以及kgb秘密潜入拍照,最后制作出了高度仿真的模型,其不仅仅包括矿坑,还细致的反应出了矿坑周边的情况,极大的方便了飞行员识别目标。
不光是有模型,甚至空军直接在侦察机上架设了摄像机,将一路上重要的导航标志物以及克纳本钼矿的地貌全部拍摄了下来,在攻击发动的当天晚上,播放给飞行员观看。这大大加深了飞行员对克纳本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的识别并摧毁这些矿坑。
轰炸前的准备工作应该说是相当的细致了,但是包括阿尔克斯尼斯在内的空军高层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甚至他们做好了最坏的准备:“预计将有一半的飞机被击落!”
发动机的吼声震耳欲聋,飞机在跑道末端震动起来,似乎要将机体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抖出去。早就忙碌起来的地勤人员差不多已经把炸弹都装进了弹舱。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飞行员、投弹手、导航员、机枪手开始登机,这远没有后世乘飞机那么惬意。投弹手、导航员和机枪手被迫蹲下,几乎是用手抱着膝盖才能通过前轮舱,然后横着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别以为这个位置有多宽敞,实际上很小很狭窄,需要挤进去。
投弹手蹲坐在射手旁边的小凳子上耷拉着肩膀观察投弹视野,或者直接坐在地板上。导航员则坐在一个很小的凳子上,实际上小得根本就没办法坐。除此之外的其他机组成员从炸弹舱门那儿爬进飞机,然后穿过窄窄的过道,向前挪动到驾驶室或者向后挪动到机身其他部位。
起飞相当的顺利,在良好天气下,编成预计队形几乎不费多少力气,在队列的最前方,第一中队指挥官康格里夫把自己的座驾速度锁定在240公里/小时,在他的飞机里还坐着此次行动的前敌总指挥远程航空兵少将拉文斯基。
大约在三点钟,机群开始离开柯尼斯堡进入波罗的海,当最后一批飞机进入波罗的海之后,可以看到一股刺眼的黑烟从海平面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