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桥(2)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51      字数:5414
��轰炸机。在战斗间隙,波尔宾一直在思考战术问题,他发现早期型的苏-2俯冲轰炸机存在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那就是在飞行员在特定情况下做出侧滚动作时,飞机经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向右连续滚转的倾向。

  对于当时的红军菜鸟飞行员来说,这可是要命的问题,弄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而这个问题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总 装 备部都不得不派专员来核实这个问题。但是比较无语的是,卫国战争的突然爆发让红军根本没时间去纠正这个问题了,只能警告所有装备苏-2的部队:严禁飞行员在飞行中侧滚,以避免飞机陷入危险的连续滚转。

  实话实说,这种“解决”方案等同于没有解决一样,侧滚可是很重要的机动动作,对于攻击机来说十分重要,不侧滚可以说等于限制了苏-2三分之一的战斗力。

  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团长、师长选择了老实执行上头低级命令,而波尔宾却不一样。当获知自己团里的年轻飞行员违反了这一禁令之后,他并不像其他团长那样拍桌子。骂人或者干脆关禁闭。而是在问:“你小子是怎么避免连续滚转而活着站在老子面前的?你是怎么做的?飞行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接着你又是如何控制飞机的?”

  波尔宾一贯认为对症下药比装聋作哑强得多。事实上,波尔宾本人就带头不执行禁令,他多次故意在空中进入失速滚转,然后想办法重新控制住飞机。

  皇天不负苦心人,波尔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不慌张,始终牢牢地控制住操作杆,飞机在进入连续滚转之后会逐步的恢复正常。

  上级也注意到了波尔宾的发现,在德军包围基辅的时候,波尔宾被召回莫斯科,前往空军作战部,参与研究如何充分的发挥苏-2俯冲轰炸机战斗力的研究。而在那里,波尔宾发明了一套后来被命名为“瓦图什卡”的机动战术。

  所谓的瓦图什卡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轮转”。整套机动由多架俯冲轰炸机联手实施,它指3到4架俯冲轰炸机对目标实施不间断的轮番俯冲轰炸战术。

  各机以500到600米距离拉开相对位置,在同地面呈70度角位置上实施俯冲。理想状态是,当第一架俯冲轰炸机攻击拉起时,第2架正呼啸着快要扑向目标,而此时第3架刚刚由水平飞行改为俯冲。

  对战斗机怎么保护俯冲轰炸机的问题,波尔宾也有建树:护航战斗机被分为几个小队,某几队飞在高空或者侧后方,另一队为俯冲轰炸机提供侧翼保护。而且波尔宾要求战斗机为俯冲轰炸机提供贴身保护,也就是说战斗机将和俯冲轰炸机一起俯冲。

  一开始上级并没有想要让波尔宾去对付那座该死的铁路桥,空军作战部普遍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了,认为其他俯冲轰炸机部队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那座该死的桥,只不过事实让他们惊碎了眼镜!

  第一个对铁路桥发起攻击的是拜利少校的第86航空轰炸团,在机场进行了简短的动员之后,拜利少校就开始执行这个有些小儿科的任务了。带着满满两个编队共20架苏-1,拜利少校直扑波乔普,但是两个小时后,少校回来的时候,仅仅还剩下三架苏-1,连少校本人也被击伤。

  用拜利少校的话说:“那是一个火刺猬,小伙子们同它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比如安德烈.特尔丘克中尉就架机直接撞向了敌人……”

  一天之后,拜利带着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另外9架苏-1再次发起了攻击,结果不光再次无功而反,而且又送给了德军三个战果。

  这让空军开始惊奇了,一口气将第270轰炸航空兵师投入了进去,但是这场规模宏大的空袭却变成了一场屠杀。吸取了上次被空袭额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