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坦克炮之争(4)(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59 字数:5389
最小、密度最大的金属射流。如果起爆过晚,金属射流还未达到最密集的程度就打在打在装甲板上,自然威力大减;而起爆过早,金属射流效能又大大降低,很容易断裂。
这就对引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在最佳炸高时引爆,精准的一触即发。可二战期间,破甲弹采用的大部分是传统的机械引信,根本控制不了炸高,所以破甲威力就很不理想。
而压电引信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压电引信就是在弹体头部装一块压电陶瓷,这种陶瓷能在足够力度的撞击下产生近万伏的脉冲电流,用该电流引爆电雷管。它既有足够的反应速度(电流的速度就不用说了吧),又有比较高的安全阀值,保证没有足够的撞击力度就不会引爆。
说到这,同志们也该明白美帝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给装甲车焊接那么多“鸟笼子”和“防盗网”是做什么用的了吧?其实其用处很简单,就是对付压电引信的。
装备压电引信的火箭弹撞上了“鸟笼”和“防盗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铁条卡住,被卡住之后,自然引信就不可能工作也就不会引爆破甲弹。第二种情况是撞上铁条爆炸,前面说了,破甲弹的射流对炸高是很敏感的,一般“铁笼子”跟主装甲是有一段距离的,没有了最佳炸高,射流对主装甲的侵蚀自然是大打折扣。
改进引信只是第一招,第二招就是滑动弹带了,诚然滑动弹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确实可以优化。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既然如此,为啥不用g型破甲弹的技术呢?
原因很简单,g型破甲弹又是滚珠又是轴承,还要润滑,技术要求高,效果一般并且造价不菲。以苏联的技术制造麻烦而且也无法大规模量产,自然是弃之不用。
有了滑动弹带之后,d-5t发射破甲弹时转速基本能控制在八千转左右,比原来的数万转好转了不少。当然,使用滑动弹带也有一个问题,塑料的滑动弹带要占据一部分弹体空间,必然要缩小弹体内的药罩的直径。而药罩的大小跟破甲深度是有直接关系的,简单说药罩越大,破甲能力肯定会越强。不过这种合理的取舍也是值得的,否则,就算药罩直径大了,但是转速太高,顶多也就是静破甲数值好看,实战依然是泪奔。
当然,为了弥补药罩直径缩小的遗憾,李晓峰还准备了第三项改进措施,那就是对药罩本身下工夫。破甲弹药罩材质对破甲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密度大延展性好的金属才适合做药罩,比如说普遍使用的铜。铜的延展性和密度都不错,而且价钱相对便宜,适合大规模使用。
但是,不管是黄铜还是紫铜跟其他一些金属比较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说黄金、白银或者钽。这三者中黄金自然是最理想,延展性最好而且密度最大,其次是钽,再次是白银。
当然,白银比铜强得有限,而且价格上体现不出这种强的优势。所以某仙人首先就放弃了白银。他关注的重点是黄金和钽。黄金大家都很熟悉,出了名的贵金属,反正如果让军 委知道某仙人准备用黄金制成破甲弹的药罩去攻击敌人,恐怕会用口水将其喷死,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金币弹了。
所以,很显然黄金也是不合适的。那最后也就剩下钽了,这玩意儿密度稍次于黄金,而且延展性非常出色。二战以来,广泛应用于电容和化工以及原子能产业。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末敏弹或者爆炸成形弹药都离不开钽。
实际上李晓峰也早就盯上了钽的价值,从1930年开始,就通过北方工业开发钽矿提炼精钽,广泛应用于通讯制造领域。这一次也是被图哈切夫斯基逼急了,才迫不得已用上了钽药罩。
当然,事实证明李晓峰的选择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