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宣告了“要塞”理论的失败,希特勒究竟什么地方错了呢?
希特勒,其实也包括绝大部分德军将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此刻的红军已经强大到了什么程度。这倒不是说苏德两军的纸面实力对比(诸如坦克、飞机、大炮等)已经是一边倒了,而是作为博弈中的双方,所立足于的本身潜力就存在档次上的差距。
德国人基本只能够依靠自己,从工业原料到宝贵的石油资源,什么都显得如此的捉襟见肘。可苏联那边是什么情况?一个比历史上更早而且更全面的完成工业化和战争准备,而且各种资源极其丰沛,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参战,苏联的优势就更加大了!
别看红军打头阵的是那些威风凛凛的t-54、t-34、t-35和黑死神,但是美国从粮食、辅助车辆、有色金属和机床、零部件等方面敞开了供应给红军,能让苏联的战争机器始终维持超高效率和速度的运转。
这么说吧,从1943年3月开始,苏联只需要伸伸手,可爱的扬基就会送来红军所需要的一切。这么说吧,战争本身就是两个敌对系统之间的全面对抗,整个系统的实力差距决定着胜负的归属。而从1943年开始,德国人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逊于他的对手一筹,所以这仗怎么打都是输。
红军有足够的实力在死死地困住这些“要塞”的同时继续谋求向德军腹地发起纵深攻击,而这也正是让德国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地方。这些可怜的德国佬只能坐等被围困,然后进行毫无希望的困兽之斗。
收到希特勒的电报之后,内因多尔夫心里很明白:自己昔日敬爱的元首已经是铁了心要把他和他的部队往火坑里扔,但即便如此内因多尔夫也只是紧缩了眉头片刻。在他内心深处,始终认为毫不犹豫地服从上级命令应该是每个普鲁士军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当然,那时候内因多尔夫还是有点希望的,那就是希望老朋友劳斯上将能够拉他一把了。直觉告诉他这位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上司加兄弟绝对不会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之他于不顾,或许劳斯已经命令装甲部队前来解围了!
不过内因多尔夫也知道胡思乱想并没有什么用处,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做好手头的工作,如果解围部队还没来,他的“要塞”就被红军攻克了,那一切都是白搭。
内因多尔夫很快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将戈梅利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内因多尔夫的防御重点是索日河,这条河流南岸就是红军的前锋,如果能将红军挡在河对岸,那么一切都会轻松不少。
所以在河对岸的gomel fat工厂附近内因多尔夫留下了相当的防御力量,将这座工厂作为支撑点,尽量的延缓红军主力部队对戈梅利的直接打击。此外为了保证退路畅通,他还派遣另外两个连分别控制通向列奇察的两处铁路要点:novaja buda和sasnouyka。
其实从内因多尔夫的布置就能看出,这位将军始终认为戈梅利是守不住,而且守了也没意义的,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也相信元首今后会允许他撤退的。
问题是,内因多尔夫的布置有些一厢情愿了,朱可夫能看不出那些地点对戈梅利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他就首先命令近卫第1机械化军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拿下novaja buda和sasnouyka。切断敌人逃跑的通路。
至于gomel fat工厂,朱可夫却并不着急,他详细的考察了戈梅利的地形之后认为,从gomel fat工厂方向进行主攻是划不来的,就算拿下了gomel fat工厂还要渡过索日河才能攻击戈梅利城区。以德军的老道必然会在这个方向重点布防,从这个方向进攻就算能拿下戈梅利,损失也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