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先进动力战斗机(下)(3)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20:08      字数:5307
>   从后来的情况看,李晓峰的决定是对的,在山寨出北方工业版本的尼恩发动机(苏联型号ni-1发动机)之后,光是在苏联就销售了15000台,如果再算上出售给华夏以及世界阶级兄弟的那些,妥妥的超过两万台。

  ni-1的巨大成功不光让北方工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更主要的是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后,应用在米格-17上的ni-2,以及适用于米格-19和米格-21的ni-3和ni-5,以及用在西科斯基新一代通用直升机上的ni-4都获得了成功。这使得北方工业公司成为和罗罗公司、通用电气、普惠之后的航空动力巨头。

  而且尤为强大的是,北方工业不光涉足航空动力,在陆基、海基动力上也有相当的建树。比如就在1943年,就在苏联海量的生产b2发动机的时候,在李晓峰的要求下,北方工业就开始了新一代替换b2动力的换代产品。这种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将完全突破b2的条条框框,在最大功率和使用寿命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在苏联之外的非传统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海上,北方工业生产的新式18缸高速柴油机广泛应用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驱护舰。到了五十年代末,北方工业更是第一个拿出了刊用的舰用燃气轮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说了也是白搭。面对德国战机性能飞速的提高,最简单和最快捷的办法还是对现有战机进行改进。比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更换动力系统。比如说,雅科夫列夫这么干了,给雅克-3m1更换vk-108发动机。

  请注意,这个vk-108并不是历史上那个w型气缸的怪物,而是基于vk-107的深度改进,增加了涡轮增压装置并优化了可靠性,最大功率提高到了两千马力,这让装备了这种发动机的雅克-3m2各项性能稳定的超越了fw-190d,尤其是高空性能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

  改进了发动机的不仅仅只有雅克-3,已经投入生产的拉-7也开始换装功率更大的ash-71发动机。前面说过,历史上这种十八缸星型活塞是超级坑爹,进化成为ash-73之后才堪用。但是这个时空因为有李晓峰的干预,ash-71的性能尤其是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前面苏霍伊设计的苏-6就采用这种发动机,而此前一直用ash-82系列发动机的拉沃契金也看上了这种大功率发动机,经过简单的试飞,就将其用在了拉-7的生产中。

  不得不说ash-71确实是个香饽饽,盯上这款发动机的不光有苏霍伊和拉沃契金,另一边生产轰炸机的图波列夫也看上了这款发动机,准备将其用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上。

  其实历史上也是图波列夫首先在山寨版b29也就是图-4上首先应用ash-71的改进版ash-73。根据对比试飞,苏联版本的b29比美国原版的早期型b29还强点,至少发动机上是强点。

  美国人最初在b29上使用的莱特旋风的r3350星型发动机可靠性相当的有问题。原因很简单,星形发动机靠空气冷却,而其气缸环绕在传动轴四周,一般是5个、7个或者9个围成一圈。

  星型发动机气缸多了发动机直径自然也就大了,然后空气阻力就大。而且圆周的空间是有限的,气缸越大一圈能容纳的气缸就越少。如果还想增加气缸数量,办法是在第一排星型气缸的后面加第二排。

  你想想,气缸要靠风力冷却,自然是第一排迎风的气缸散热更好,而后面那排气缸散热肯定没第一排那么好。最极端的是二战末期美国弄出4排28缸发动机给b-36远程轰炸机用。显然4排散热会相当困难,而且b-36为了增加航程螺旋桨放在机翼后面(其实其发动机反着装)导致设计中最耐热一排气缸放在最前面,最不耐热的气缸在最后面最热的地方,结果经常着火。这就有了b-36被戏称的6台发动机两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