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导弹(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20:12 字数:6318
��是助推器环绕弹体的集束捆绑结构。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个助推器,也是采用硝酸—煤油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由前面提到的格鲁什科设计,其实就是r-12导弹的rd-211发动机。只不过当年的rd-211发动机问题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没有完全搞定。折腾到1952年时,米亚舍夫实在是受不了了,换用了格鲁什科设计的另一款rd-213发动机。
至于rss-40导弹的冲压发动机,也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的产品,即rd-018a冲压发动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志就有疑问了,现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项目都没有结果吗?你还别说,李晓峰对此也是相当烦恼,因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获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战术导弹。可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还是米亚舍夫也罢,都没有领会他的好意,给t2项目搞成了战略打击武器。
这么说吧,拉沃契金的v-350导弹全长19米,总重量为96吨,可以携带一枚2.9吨重的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8500公里。而米亚舍夫的rss-40就更夸张了,总长度是24米,总重量为125吨,同样能够携带一枚三吨重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一万公里。
现在大家知道惊喜是什么了吧?反正李晓峰是被惊着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这是准备跟科罗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导弹吗?那我们也要搞一个不逊于你的巡航导弹项目,咱们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谁的导弹更牛逼!
当李晓峰发现了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搞法时,已经是1945年了,而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这两个大而无当的项目了。因为斯维尔德洛夫对t2项目非常有兴趣,是大力的支持。李晓峰总不能冲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脸吧。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这回t2项目恐怕是要被折腾黄了,因为就算v-350和rss-40能够实现,其性能相对于r-7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意义。这种冲压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慢,飞行高度又正好在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比如s-25)的打击范围内,而且技术复杂造价高昂,与其造他们还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晓峰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这两个项目。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搞这种高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实在是有点太超前。而且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这种武器也没有必要也用不起。
所以,因为不能停止t2项目,而李晓峰又想获得一款战术巡航导弹,不得不在1945年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下达了一个补充项目。后来这个项目被称之为t2-1,或者叫亚音速战术巡航导弹项目。
这一回李晓峰可是给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规定死了指标,最大射程五百公里、弹头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不超过0.8马赫,总重量不超过两吨,并要能够命中圆周半径100米内的目标。
对于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来说,前面几条指标都是毛毛雨啦,最要命的就是最后这一条,这个命中精度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要知道他们设计的rss-40和v-350命中精度是10公里,这尼玛简直是要老命了。
反正最后这条指标是死死的难住了两位设计师,一直到1947年当苏联的激光器件有了突破,搞出了精度更高的激光陀螺之后,这个精度指标才实现。而在此之前,拉沃契金的v-360和米亚舍夫的rss-41精度都只有300米,说实话,真心是不好看。
当然,这种导弹实际上在1945年6月就进入了实战。有四枚刚刚出场的试验型号被送往了德国,实弹攻击了位于英美盟军前进路上的一座关键性桥梁。至于结果,用苏联官方的说法是,导弹圆满的飞行了三百千米,将一吨重(减少燃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