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2)
作者:
鲨鱼禅师 更新:2022-10-22 07:02 字数:2704
/>
眼下的唐朝,比起张道陵那时的汉朝,有过之而无不及。硬要说差距的话,也就是西域还没有完全控制。
李世民一手将奏疏拿过来,一手将鱼食随意地放在史大忠的手上。史老头自始至终都是乖乖顺顺,以奴婢自居。
翻开裁切好的宣纸所制奏疏,李董扫了一眼,就有些讶异地瞥了一眼还端坐在凳子上的李淳风。见李淳风气定神闲的模样,他又内心暗赞。
继续看下去,李世民神情微动,手指不住地拂须,疑惑地思索了一会儿,又满意地点点头。
可要我从太史局调拨一些人手给你
臣此来,只为请一道圣旨。有陛下的圣旨在,妖魔尽退,百邪不侵。
贞观五年的李皇帝,还琢磨着修氏族志,而贞观九年,想起氏族志,他自己都觉得可笑。
那是无奈之下的妥协,人才被门阀世家捏在手里,别说乡野黔首了,就是寒门,又有几个可用人才
这几年唯一拿得出手的寒门出身,只有马周。而马周,特么的是东宫的
对自己手上有多少家底,李世民还是很清楚的。论对周边的威慑力,可能还比不上汉朝。毕竟,西突厥未灭,羁縻州时而复叛,更不要说因为当年李靖推进到西海,无意中发现吐蕃之流竟也是强兵一支。
旧的敌人没有完全清除,潜在的敌人又开始发展,这对李皇帝来说,有些不痛快。
但是整体而言,二十万战兵之下,任你兵强马壮,都不值一哂。再说,就选此时二十万战兵突然得瘟疫死光,以他自己的家底,凭京畿近卫,就能再起二十万。
只是李淳风的奏疏中,有两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对如何控制西域,有了新的想法。
第一句话:自古刀兵杀身,笔墨诛心,世之理也。
第二句话:欲绝其国祚,先绝其国史。
李淳风的奏疏,内容很简单,刀兵就是批判的武器,笔墨就是武器的批判,这是世间不能改变的道理。而想要灭亡一个绵延流传的国家,就先灭亡他的历史。
这不是什么新观点,因为很多很多年前,华夏族的先贤,就说过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汉朝是物质的,是纯粹的,所以全程靠武器的批判。但那个时候,高原就是无人区,邪马台女王还没出身,吴越甚至有老虎。
敌人很简单,所以靠着武器的批判,就能把匈奴批判在地上。
直到你家出四世三公,我家也出四世三公;直到陈群正式提出九品中正制,把唯才是举扔到粪坑里;直到司马家一窝接着一窝的脑残内讧互殴,批判的武器就不灵了。
因为别人的武器比你还厉害。
而现在,唐朝半只脚踩在了盛世的门槛上,手中的武器已经到了想要批判谁就能批判谁的地步。
可是,作为皇帝,李世民意识到,这样还不够。
物质的,只能通过物质来对抗。可一旦变质,又该如何挽回,如何续命呢
五十年一百年,帝国不会一直这样维持下去,勋贵和文官,勋贵内部的新老争斗,文官内的高门寒门,总会有一个出问题。几百年这些都不出问题,东胡灭亡是匈奴,匈奴灭亡是鲜卑草原上杂七杂八的族群根本不介意自己的爹不是亲爹,他们框一下就算自己人,动物性的求存延续,远大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