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奏篇(2)
作者:
梦中宋韵55 更新:2023-02-07 07:56 字数:4056
�情,所以韩信为保安全需要叛离。蒯彻则是从形势上去分析,指出不管刘邦是不是那样的人,都容不下韩信这样的功臣…韩信似已无话可说了,只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敷衍地对蒯彻说“先生先回去休息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我为什么要把这段话的原文放出来,是因这话对我们理解韩信的悲剧太重要了。在我看来,韩信这话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正所谓成王败寇,有时,成败并不在厮杀的战场,而只在一念之间。韩信当上齐王后,他的所谓野心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手中的**之线已全部放完。换句话说,他的野心不过就是到齐王为止,他已没有太多过分的野心了。回头再看韩信葬母那一幕,那时他就给自己下了一终身目标——万户侯。如今,他不但当上了万户侯,且还是齐王,这已远超出他最初的渴望和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梦想的原动力,**和野心就像燃油,梦想就像汽车,燃油有多少,梦想就会跑多远,韩信的野心燃料已消耗完毕,你叫他再多跑一米远,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够了,我的梦想满足了,不想再折腾了。我相信:这应该是韩信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韩信主意已定,连续几天过去,他闭口不谈背叛之计。然而这对蒯彻来说,这下是真正的麻烦来了!他可是下足了赌注来豪赌这一把的。在韩信拒绝的前提下可以想见:除了死路一条,这天下已没有我蒯彻的容身之处了。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蒯彻决定再次去游说韩信“古来行大事者,都不能犹豫不决。正所谓时不待我,机不再来,请大王一定要考虑好呀”然而韩信终究还是谢绝了蒯彻的劝说,一是他不忍背汉,情义上做不到这么狠,二是自恃功高,想那刘邦终不至于夺了我的齐国。总之是心软加天真加侥幸心理。另外对做天子也没那么大兴趣,我还是走自己的路,不要去抢别人的路了吧…蒯彻看到了自己人生中最绝望的一次亮牌,这张牌诏示着韩信的未来死路,同时也诏未着自己的未来死路。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蒯彻只好委屈地向韩信谢别,装疯而去,浪迹天涯…韩信,你就等着瞧吧,死神离你为期不远了!刘邦一面命韩信南下、一面命彭越、田横再去魏地骚扰。同时在7月,封英布为淮南王。让他带着自己的兵回赴九江,去与楚国大司马周殷鏖战…如此将针对项羽的口袋阵慢慢扎紧,项羽的末日即将来临。8月,刘邦又得到了北方两支军队的赞助,他们是北貉部落及燕王臧荼,最可怕的是他们赞助刘邦的是北方的土特产——枭骑军。刘邦同时发布命令:凡为国捐躯的战士,由政府官吏负责准备丧服及棺材,且转送至其家乡。此令一出,天下归心,刘邦与项羽最后的决战时刻终于到了!刘邦任命当初死守荥阳而死的周苛从弟周昌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又制定‘算赋’每个成年人每年纳税120钱。决战即将到来之际,陆贾带着许多珍宝礼物,受汉王的派遣,来到楚营交涉。主动议和,只求项羽能放回两个最重要的人质:已被扣押了两年多的刘邦老爹刘太公、老婆吕雉…项羽当然不肯,陆贾说破了嘴皮都没有办法,不得已只能拎着那些珍宝礼物回到了汉营。陆贾失败,又有一叫侯公的人主动向刘邦请缨去游说项羽。侯公说的还是陆贾说过的那番话:议和、放人。但这次,项羽却一反常态。他似已看出:战争不是单打独斗,形势于楚军已越来越不利。除了讲和,他已别无选择。项羽终于同意和刘邦签定一个盟约“以砀郡大梁与陈郡项县之间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从此两国交好,永不交战。并且项羽放还刘太公、吕雉两人”9月,盟约正式订立后,侯公便带着刘太公、吕雉、刘肥、审食其等一行人回到汉营,全军高呼万岁。而侯公被刘邦赐了一个奇怪的爵名:平国君。关于这个爵名,刘邦是这样解释的“侯公是天下厉害的辩士,他居住在哪国,哪国便会倾覆,所以就给他取这个名号”这实在太令人费解了,侯公好不容易替你赎回老婆老爹,还拿得大半天下,你不说一声感谢也就罢了,为何还替人取这种不吉祥的封号?更让人费解的是:刘邦还决定与侯公从今之后,永不相见!盟约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