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罢相篇(2)
作者:
梦中宋韵55 更新:2023-02-07 07:58 字数:3750
�和砧板。刘武罪孽之深、谢罪之诚,溢于言表。只能用一句话来夸刘武:高,实在是高!他这一幕成功的表演,窦太后感动了、刘启感动了。在场所有内蕴温情的人全都流泪了。正所谓风波患难情更深。窦太后终于如愿以偿,看到她所希望看到的场景:刘启、刘武兄弟俩终于破镜重圆了。但事实是:窦太后高兴得太早了。眼前这一切,我只能说:假相,全都是假相!花落可重开、酒尽可重酌、破镜可重圆,但裂痕终究还在!这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刘武马上发现了这内在的裂痕:刘启待他再不像从前那般亲热了,甚至出门打猎,也再不同车共辇了…汉景帝中3年(bc147)3月26日,刘启封自己的儿子刘乘为清河王。皇太子刘荣被废事件的结果,刘武赔了、刘彻赚了、窦婴躲了。而此时的周亚夫,却还沉浸在郁闷之中。周亚夫的郁闷不是没理由的。因自击败吴楚叛军以来,他就不断地给别人挖坑,别人也在不停地给他挖坑。一个人挖的坑,当然敌不过众人替一个人挖的。于是周亚夫最后就死在别人的坑里。回头数,周亚夫第一个挖的坑,是给刘武的。当初刘濞兵临睢阳城下,周亚夫见死不救,刘武自然恨得是咬牙切齿。于是刘武每次进京,总要在刘启和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坏不坏,刘启当然心里是有底的。于是对弟弟的话,刘启听过算数,没当他一回事。然而窦太后就不一样了,她已深深地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迟早是要还的!周亚夫第二个得罪的人,无疑就是王皇后和长公主。刘启欲废刘荣,周亚夫、窦婴两人力争,结果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下一把柄。于是刘嫖和王娡也狠狠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当然也是迟早要还的!第三个周亚夫得罪的人,是一个重量级的外戚: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仇恨宜解不宜加,没想到这个周亚夫竟踩地雷踩上瘾了。周亚夫此次踩雷过程大约如下:刘武刺杀袁盎案中,王信主动为刘武说情。这笔人情债,窦太后一直记在心里,觉得应该回报。于是逮到一机会,窦太后对刘启道“王信这人挺厚道,建议你封他个侯吧”窦太后难开尊口,然而刘启却故作推辞“您的兄弟、我的舅舅窦长君等人,先帝在时也没有封侯,是我登基时才封的。这个王信,现在也轮不到封侯吧”窦太后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哥哥窦长君活着时没有被封侯。死后,你才封了他的儿子窦彭祖,我心里一直觉得很遗憾。现在你还是赶快封王信为侯吧”刘启点点头道“那么这个事,我还需要先跟丞相商量一下”而此时汉朝的丞相正是周亚夫。周亚夫自得罪刘武、窦太后、长公主、王皇后之后,脑袋一直还停留在未开化的境地。刘启之所以要说找他商量,不是真商量。这就是做秀,故做姿态,以免天下非议,口水满天飞。没想到,刘启的算盘就在周亚夫这里卡壳了。刘启将周亚夫召来,简述了窦太后的意思,然后就等周亚夫的意见。周亚夫竟是这样回答的“高皇帝生前定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王信虽是皇后之兄,但无军功,要封侯的话,便是违反了高皇帝当年之约”果然是个死脑筋!但既然刘启是要征求丞相意见的,现在丞相都反对了,王信这个侯要硬封上去,那实在是没意思了。于是刘启默然作罢,不禁惆怅失落。不久,刘启再次召周亚夫前来商量封侯之事。不过此次要封的不是外戚,而是前来投降汉朝的七个匈奴王:本年春天,子军、赐、陆僵、徐卢、仆黥、范代、邯郸七个匈奴王在当年投降匈奴的原燕王卢绾之孙卢它人的劝诱下降汉。这年头,匈奴不抢汉朝已相当不错了,难得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刘启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为政治号召,吸引更多匈奴王加入汉朝的大家庭!然而,周亚夫还是那句话“匈奴王封侯,违反高皇帝当年之约。绝对不行”刘启真的郁闷了。如王信或王皇后平时跟你有什么嗑嗑碰碰,你看他不顺眼,一票否定还是可以理解的。可人家匈奴王大老远的来投汉,人家在草原那边至少也是个王,现在到了大汉,封个侯也是保住人家的面子嘛。再说人家跟你无怨无仇,封他们为侯,也有利于你丞相开展工作,凭什么要反对呢?刘启不禁问道“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