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被罢篇(2)
作者:梦中宋韵55      更新:2023-02-07 08:04      字数:4026
偏偏要来干涉政治,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傅太后听得都要疯了。她总算看出来了:傅喜要么是思想保守,要么就是吃里扒外,居心不良。但傅喜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帮外人说话,对傅太后的事业来说,都不可靠!

  既不可靠,那就换人!换谁来当大司马呢?老实说:这个问题还真难住傅太后了!

  在傅太后看来,担任大司马职位的,最佳人选是傅姓,其次是丁姓。可也不能随便找个活人填上去就行,还得符合三个基本条件:1有学问,最好是专家;2有名,最好是举世仰慕的道德专家;3必须有政绩。就以上三个条件来看,最符合的显然只有傅喜。而其他傅、丁外戚,都是一夜暴贵,随着傅太后升天的一堆鸡犬,让他们来当大司马,恐怕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傅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到了一个人:左将军师丹!

  在汉朝官场中,师丹属于什么流派,傅太后基本清楚。师丹和王莽、傅喜,气味相投,交往密切。但让师丹当大司马,是她没办法中的办法了。王莽太自以为是,傅喜又吃里扑外,除了师丹,还有谁能胜任呢?就冲着师丹当过刘欣的老师,送他个大司马,也亏不到哪里去吧?

  4日,在傅太后的授意下,汉哀帝刘欣下诏:封师丹为大司马、高乡亭侯。

  那傅喜怎么办?很好办。既捧不上墙,贴不上金,那就把他甩出去!于是傅太后又授意刘欣下诏:解除傅喜的右将军职务。赐傅喜黄金百斤,以光禄大夫的俸禄,回家养病去吧。光禄勋彭宣则被提拔为右将军…

  就这样,傅太后掌幕后、刘欣跑前台、师丹充门面。在傅太后看来,这个布局似是目前最理想的。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美梦从没像今天这般靠近…

  王莽去职、傅丁用事,朝中自然便有人开始迎合。先是杜业上书弹劾王根、薛宣、张禹这批与王氏关系密切之人而推荐朱博。接着又有司隶校尉解光上书弹劾王根、王商之子王况。

  刘欣乘机下诏:遣王根回自己的封地、贬王况为庶人。王商、王根兄弟举荐的官员尽都罢免。

  9月25日,地震。自京师长安至北方,30余处郡国受灾。城郭震塌,压死四百余人。汉哀帝刘欣下诏询问群臣。李寻上奏,借着天变,指斥傅太后。

  9月,汉史上的治河名臣贾让上奏,提出著名的治河上、中、下三策。

  搞掉大司马王莽后,傅太后把下一个斗争目标选定在了大司空何武的身上。在傅太后看来,何武这人是被划归王莽集团的。但他没孔光的顽固,更没王莽的骄傲。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像个狡猾的孩子,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不该做,极为听话。

  尽管如此,何武还是不能博得傅太后的好感。在所有的博弈场上,强劲的对手,往往都是值得敬畏的:王莽、孔光、傅喜,就是何武不能让傅太后起敬畏之心。归根到底,问题就出在何武自己身上。这就是:何武才能不行,人气不旺,力量不强!

  傅太后要弄这样一个“三不”人物,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她手中已握有何武的有关黑材料,只要把这些东西往外抖一抖,即可大功告成!

  事情是这样的:何武有个继母住在蜀郡,何武派人去迎继母进京同住。可迎接队伍才准备出发,突然听到刘骜驾崩的消息。于是护送队伍担心强盗们趁机出动,伏道抢劫。为安全起见,就暂时停止出发。于是这个很正常的事被人一路诈传,传到刘欣这里时,他就听成了何武不孝,竟拒绝奉养继母!

  在以孝治国的汉朝,一旦有人说你不孝,那你也差不多混到头了!果然不久,便由刘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