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江山(二)(3)
作者:小说三两页1      更新:2023-02-14 02:50      字数:3842
��月亮。通过两个宽阔的往来通道,建成后的两层江山会相互连通,往来之间感觉不到是在相距六十米的两个重叠又平行的地面上。

  对投资者的朱慈焯来说,他只要最后的成果,并不需要弄清楚具体的技术原理,同时因为人口数量有限他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平原与耕地。

  又唤来老灶等人一起商议境域的山河比例,最后确定后建的那372万顷江山为高山、森林、及沙漠(实际改为草原、油田),因此这个省内存在着热带雨林与黑暗区。

  三年时间能够压缩成一天,问题是需要更多的陆地湖海重设其间,那五吨荧光石也要摘下来重新布置,眼下的开光典礼似乎要搁置。

  “有上下两层境域,这些不影响开光。只是周边太空旷些,会对明境的气候有所影响。陛下。”那精干的专家急忙解释着。

  他不知道还有三十万百姓需要安置,又不想让他们知道所居这国度只是个海底江山,头上还有个四万多平米的青石盘。

  问题是那三十多万失去阳光的百姓得救之后都到了精神崩的边缘,迫切需要迁移出境,而粮食又是个非常巨大的问题。这就坚定了朱慈焯那让弃境回归七十年的决心,那个时候这个弃境的粮食还很宽裕,只是要回到过去那三十外人的外迁非常必要。

  这三十多万人多是青壮和少年,六十年之前还没有出世,朱慈焯便想以那六万多食人族做个试验,所以不便对任何人提起这事。

  库拉姆和老灶都喜欢在热带的海边居住,这便决定了刚刚建成的新境域必须搬迁,温带居多的明亮境域成为上层的首建之省。

  两个境域共有海陆境域1860万顷,其中陆地江山742万顷有余,四分之一版图半年是夜晚、半年是白天。国中设上九州与下九州,设都城于豫州“龙城”,设陪都于中州“凤城”。此国为郑氏天下、朱慈焯之方外封国,命名为“郑国”。

  七百四十余万顷陆地中耕地、湖泊各有百万顷不到,其余山河、森林、草原各占总江山的四分之一左右,建域之初陆地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

  上九州为人口密集之境,耕地的数量接近十八州耕地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九州平均分配,陆地形状酷似缩小后的亚洲地图,三分之一的地区属于平原和丘陵。

  下九州开光后的二百年内一直是个“方外之国”,国中百姓对“旁边”这块同样大小的国土所知甚少,仅知那里的群山丛林中养着两条大黄龙。知道那里江山的形状象一只“衔了块饼子的凤凰”,“饼子岛”与陪都凤城城内居住着此境所有的百姓不过三百万。

  还知道陪都建在占地六千顷的凤脖凤顶上,与前面的“饼子岛”之间用六百多米长的“凤舌桥”作为水陆交通;更知道陪都凤城建在一个高台之上,南望无边的大海,北方还有一个超过50万顷的凤尾湖,并利用总长度超过900公里的山中通道进行各州间的水陆交通……

  一位名为刀受的玛雅科学家从此成了朱慈焯身边一位重要人物,被任命为郑明帝国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他会一口流利的汉语,外星人的长相在一群华族之中显得很耀眼,国土计划交对刀受向军机处解释显得尤其恰当。

  “陛下的意思是将这三十余万子民暂时迁新境九州岛,须调进大批的粮食进行安置……”

  “陛下的意思是这些子民将在一个月内自行解决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