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归明三兄弟(3)
作者:小说三两页1      更新:2023-02-14 02:51      字数:4438
走到崇祯十一年十月十八日的洛阳城内,那桥堍的出口上面已搭了间小屋,前面右侧都有门洞,等过二十多分钟小屋中的乞丐睡醒才给几文钱把他打发掉。

  三兄弟中只有杨明远剃了个小平头,背着把油纸伞一副返俗的和尚打扮,身后狐仙阿朵,水淋淋的大眼左顾右探、娇媚动人,一名新妇模样打扮。再后面是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对儿女与推着车的伙计,好似一户远道而来的生意人家。

  王一堂原是魏境幽州一箍桶木匠,夫妇二人生了一对子女,那学徒是一远亲所遗的孤儿,有幸通过捷径回到了中原故地。跟他一样想回凡间的人很多,因为他的胆子稍大些,愿意“死去再活来一回”,才通过短短一里多路踏进了洛阳城。

  一行人出了“桥洞”沿着河边小道纠结前行,行出几十米进了一条阴暗的小弄堂,王一堂几个眼前渐渐淡的山间南国风光又浓了起来,身上穿得单薄却不觉得冷。

  钻出弄堂是条小街,街上行人不多,两旁的店面房开着的不足一半,右转继续北行,不远便是一条大街,十字街头所见的人便多起来了。

  大街尽端的河边是个不小码头,很多苦力都在等活做,正是午饭时候不少小贩往来叫卖着饼子稀饭或点心。左转后的大街上人便多得多,最显眼的是成群结队的乞丐,一家连一家的商铺讨钱乞食。这里是福王府附近的东市,尽头的一对汉白玉石狮子与朱漆铜钉大门,看着才有大明的繁华气象。

  此刻虽是午间,却天气阴暗、寒风瑟瑟,比唐时小了二十倍的洛阳城再不是王一堂梦想中的天堂。他不清楚一路随行的返俗和尚是谁,王一堂估计杨明远或是神庙里出来的败类,拐带了好人家的俏媳妇从打探到仙界秘道逃到凡尘,为此他还支付了这几年的所有积蓄。

  王一堂看到前面人影绰绰,路口茶馆内说书先生说着不熟悉的乡音,便知自己所见的山中风光皆为幻像。心道,“这和尚还修了仙家法门,回到凡间定会做些欺世盗名、骗人钱财的勾当。还是不要结伴为好!”

  走到第二个大街口,见前面的小夫妻拐进右边一家大饭馆,王一堂便喊道:“李师傅,在下得去找个下处,谢谢你带了这捷径。则个……”

  杨明远报得非真姓,听得王一堂喊他便迟疑地转过身,说道:“一起吃个饭再走吧!这里我俩也不熟。”杨明远是山东人,对河南方言不太熟,不过此时已经能说上几句。

  “吃了再走吧!”王一堂的女人李氏在边上说着,她眼前的也是幻像。现在已能看得见三米之内的“真像”,再远就变成田野风光了。

  “父亲,吃完了再走吧!”两小孩也想吃白食,知道家里只有一两多一点的银子。但因小孩子好奇心重,他俩想回去看看那个到凡间的通道。

  王一堂是想让杨明远去掉眼前的幻像,见不愿相助,只得说道:“好吧……那谢谢李师傅了。”其实这幻像出了通道经风吹日晒后会越来越淡,根本不必再帮什么忙。

  两小孩一直记着路,见大人们进去后便趁大人不注意时往回跑,想去看看去仙境的路。可是跑动之后眼前的幻像很快被风吹走,越跑越想不起来时的路,来到小街处便探着头迟疑地停了下来。

  “不对啊!来时不是这条街啊!”九岁的哥哥摸着头,使劲地回忆着。

  七岁的小女孩一脸的迷茫,无奈地说道:“去吃饭吧!反正我们又不回去了”他们出来时眼前的幻像还很浓,走得又是“山道”。

  从“桥洞”出来的“山路”一直不见房子,更不见人影,进入竖向小街因为阴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