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未雨绸缪(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3-01-29 02:48      字数:3053
/>   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是,贺氏家族家大业大,宗族观念很是浓厚,族人的认同感也是很强烈的,遇见任何的事情,家族的人都能够抱成团,至于说其余的四大家族,几乎都是一盘散沙,表面上有家族的维系,其实做事情都是各顾各,只有在遭遇到特别重大事情的时候,族长才会出面协调或者是裁决。

  与其说米脂县有五大家族,不如说就是一大家族,其余都是附庸,真正的家族博弈出现,就算是李家、刘家、吴家和王家联合起来,也不是贺家的对手。

  目前这样的情况,对于吴帆徽是有利的,但长时间维持下去,又是不利的。

  有利的方面在于,吴氏家族势微,一盘散沙,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势,那位无比憎恨父亲吴庆超的太奶奶,不可能腾出手来对付他们,这让吴帆徽能够从容的参加科举考试,真正等到吴帆徽拿到了功名,吴氏家族巴结还来不及,谈不上打压的事情。

  不利的方面在于,贺家几乎垄断了米脂县城内本就不多的财源,县衙的户房、吏房、礼房和刑房,司吏和典吏几乎都是贺氏家族推荐的人选,就连知县大人都不敢轻易得罪贺氏家族,这让其他的四大家族只能够苟延残喘,勉强维持,找不到发财的机会,无法进入到权力的中枢,也就无法壮大家族的力量。

  对吴帆徽的直接影响就是,他在短时间之内无法聚集钱财。

  这年月没有钱是办不好什么事情的,就算是你有了功名,进入朝廷为官了,也要集聚财富,通过财富集聚众多的人脉关系,笼络更多的人,否则一个光杆司令,做不成什么事情。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吴帆徽在谋求到真正的功名之前,必须要集聚一定的人脉。

  偏偏这个方面,他几乎就是空白。

  吴宝贵、王宝福和王德才,算是棋子,但目前还是空闲的棋子,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至于说吴氏学堂的吴明坤、吴明波、吴明富、陈华渠和吴明峰等人,更是需要十数年之后,才有可能绽放异彩。

  在如何集聚力量方面,吴帆徽几乎是绞尽脑汁,可是最终他发现,尽管他是穿越之人,可惜自身依靠的平台过于的弱小,若是不能够在科举考试方面取得功名,其余的事情都是镜中月和水中花,想要积攒人脉和关系,想要强大起来,只能够走科举考试一条道路。

  学而优则仕,老祖宗总结出来这些话语,不是随便说说,如今这个年月,自身没有实力,什么做生意和发财等事宜,根本就不要想。

  吴帆徽不是没有想过做生意的事情,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天下人等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次,每个等次的规矩都是很严苛的,譬如说排名末等的商贾,就算你拥有数不清的财富,但你没有地位,丝绸的衣服你不能穿,出行的自由遭遇严格控制,一旦与士子发生纠纷,不管你有理无理,最终都是吃亏。

  三百年时间过去,朱元璋定下的这些规矩,早就成为表面上的东西,商贾的地位大幅度的提升,他们通过自身拥有的财富,逐渐转化为府州县的士绅阶层,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官商勾结的产物。

  吴帆徽想着做生意,怕是还缺乏资本,不是说缺乏钱财,而是缺乏势力。

  米脂县城本就不大,县城内的人口不足万人,粮食、茶叶、瓷器、丝绸、盐业、铁器等生意,几乎都被贺氏家族垄断,其他家族只能够打一些擦边球,就连城内唯一的青楼,其背后的势力也是贺氏家族。

  吴帆徽若是想在这个时候一头扎进生意圈里面,必定是被刺得头破血流。

  凭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