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时政(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3-01-29 02:48      字数:3063
��五经,不过从为了科举考试出发的角度学习四书五经,那还真的就有显著的区别,而成果就看你写八股文的本事,八股文写得越好,证明你学习的越好。当然几乎所有的两榜进士,在科举高中之后,都是果断的抛弃八股文,他们也知道这玩意在做官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作用。

  吴氏学堂开课之后,况严琦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吴帆徽是看在眼里的,毕竟作为吴氏家族主母的况氏,已经被逐出家族,与况氏有着一些关系的况严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到牵连,尽管再次担任族长的吴缅清,告诫了几乎所有的家族中人,不要因为况氏的关系,排斥家族之中异性之人,但这种影响或多或少的存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帆徽伸出了援手,其实在吴氏家族之中,他的地位高于父亲吴庆超,吴缅清是很注意他提出来的建议的,有关不要排斥吴氏家族异姓之人,吴帆徽还专门说及了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认为吴氏家族需要发展壮大,就是要吸纳更多的人才。

  吴帆徽好几次请况严琦吃饭喝酒,两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况严琦变得很是客气,吴帆徽则好像是成为了主人家。

  吴帆徽绝非过河拆桥之人,不管况严琦在吴氏学堂是不是混日子,但对于他吴帆徽还是有一定恩情的,特别是专门从家里赶赴县城,告知况氏即将发难的事情,若是没有况严琦及时的告知,以及帮忙给吴缅清送去信函,吴帆徽肯定不能够参加马上就要开始的县试,还有可能背负难以洗刷的恶名,一辈子都有可能被毁掉。

  通过与况严琦多次的接触,吴帆徽可以断定,况严琦不大可能通过乡试,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太大的出息,他私下里将况严琦与吴缅清做了比较,发现况严琦存在的问题是明显的,没有博采众长的读书,也没有下苦功夫死读书,对自身的学识有着很高的自信,几乎没有吸纳外界知识的举措,这样的态度,想要乡试高中,几乎就不可能。

  不过吴帆徽还是通过况严琦,知晓了米脂县不少的情况。

  这些情况包括县衙、县城、村镇等诸多的情况,特别是此番况严琦回到桃花镇一个多月的时间的所见所闻。

  因为严重的灾荒,米脂县已经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延安府所辖各地,好些地方都出现了农民造反的事情,米脂县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造反的事情,可地方上的那些富户,已经是胆战心惊,时刻都想着搬迁到县城来居住,免得被穷疯的农户打劫,失去所有的钱财。

  况严琦描述的景象,让吴帆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他熟悉历史,知道历史的走向,不过穿越之后,他身处历史大变革的漩涡之中,首先就是要保证自身和家人不遭受损伤,不被大变革的漩涡吞没。

  米脂县条件最好村镇之一的桃花镇,也出现了大问题,很多的百姓家中彻底断粮,走投无路,一些农户加入到了流民的队伍之中,甚至有一些农民听闻了府谷、宜川和安塞等地有农民造反,专门前往这些地方去投靠。

  官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城池和重要的村镇,对于其他的地方几乎是不管不问了,连续几年的灾荒,根本就收不到什么赋税了,老百姓在面对灾荒的时候,首先是卖掉家中的田地,接着就是卖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到了最后走投无路,甚至卖掉妻儿,最终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的时候,一些不愿意等死的农户,就只能够起来造反了。

  况严琦说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尽管没有详细的描述,可脸上透露出来的表情,还是有些不忍的,当然他没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解决,无非就是认为县衙和府衙应该给朝廷写去奏折,要求朝廷拿出钱粮来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

  吴帆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