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较劲(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3-01-29 02:54      字数:3190
msp; “皇上,周大人对诸多文章之评价,乃是诸多阅卷官共同之意见,臣没有太多需要补充的,不过臣对周大人建议一甲和二甲第一名有些异议。”

  周延儒看向了温体仁,遴选出来的这四份试卷,是诸多阅卷官都同意的,不过在确定最终名次方面,却没有讨论,作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是完全有权力建议的,一般来说皇上也会采纳他的建议,想不到此时温体仁提出了异议。

  皇上没有开口,明显是让温体仁继续说,这让周延儒内心有些嘀咕了,他恐怕是察觉到了,自己在提出建议的时候,考虑的有些太简单,不过提出这样的建议,他的心里还是有底气的,至少能够充分的说明理由。

  “皇上,臣以为会试会元、陕西米脂县吴帆徽,其文章有颇多可取之处,此番殿试,皇上想着招纳人才,故而提出了诸多的问题,期盼参加殿试的贡士,能够竭尽所能的提出建议,不过此番的殿试,绝大部分的贡士都没有能够理解皇上之心意,而吴帆徽是理解到皇上之用意的,在文章之中提出来了自身之建议。。。”

  温体仁说到这里的时候,周延儒忍不住开口了。

  “周大人,我正是考虑到吴帆徽为会试会元,才特别注意其文章的,尽管说吴帆徽理解到了皇上之意思,可提出的建议过于的幼稚,根本就不可行,参加殿试之贡士,不仅仅需要理解皇上之要求,更是要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建议。”

  “吴帆徽提出朝廷借助钱庄来解决钱粮之难题,这岂不是贻笑大方,官府怎么可能与商贾打交道,这天下都是皇上的,难不成还要找到商贾借钱,我朝确立士农工商之身份,农为本,商为末,朝廷做事情怎么可能本末倒置,若是依照我的看法,这吴帆徽连二甲第一名都是不够资格的。”

  周延儒如此说,温体仁没有退让。

  “臣不赞同周大人之认识。”

  “参加殿试之贡士,从未进入朝廷为官,甚至不知道耕作之劳苦,故而遇见诸多的实际问题,大都是泛泛而谈,根本没有什么建议,周大人建议的前三名陈于泰、吴伟业和夏曰瑚,哪一个不是借助四书五经来分析皇上提出之问题,若是都按照如此标准来确定名次,殿试大可以与会试一样,也考杂文以及四书五经了。”

  “其二,不管吴帆徽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可行,至少其是理解皇上之担忧的,是能够为皇上和朝廷分忧的,十六岁的年纪,就知道考虑朝廷事宜,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这一份的能力,又岂是陈于泰等人可以比拟的。”

  “其三,吴帆徽在乡试和会试之中的文章,悉数都亮出了新的观点,本次殿试也是如此,此举不禁令人耳目一新,皇上需要的就是能够大力开拓之人才,不是因循守旧之人,若是天下的读书人都能够如同吴帆徽这样,时刻考虑朝廷事宜,时刻考虑到百姓疾苦,皇上岂不是有了数不尽的人才。”

  温体仁说的有理有据,让周延儒目瞪口呆,他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

  人家周延儒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就等着开口的机会,此番的驳斥,虽然没有点名周延儒存在的失误,但是也隐隐指出了周延儒青睐南直隶的考生、轻视北方考生的意思。

  这一点可是最为要命的,要知道这种地域之偏见和门户之见,就是党争出现的源头。

  温体仁相信皇上能够听懂他的话语。

  当然凭着这样一次的进攻,不可能动摇周延儒在皇上心目之中的地位,不过积少成多,只要慢慢的给皇上灌输这些认识,总有一天周延儒会无法承受。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