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离京(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3-01-29 02:54      字数:3069
�林院出来的进士,很有可能成为六部的左右侍郎,成为这些同年进士的直接上级。

  特殊情况除外,谁都是有关系的。

  吴帆徽仅仅是到翰林院去报到了,很快他的假期就批下来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他尚未订亲,故而假期为六个月的时间。

  离开京城之前,吴帆徽专门去拜访了少詹事、国子监祭酒方逢年,方逢年很是热情,鼓励吴帆徽展现自身的学识,为皇上和朝廷效力,面对方逢年这样的书呆子,吴帆徽也不好说其他的什么话语,只能够是点头答应。

  吴帆徽还去拜访了卢为标,时间持续了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

  吴帆徽出人预料的询问了卢为标在米脂县三年时间的感受,得到的都是比较悲观的认识,按照卢为标的说法,在州县担任主官,被限制的很死,没有特殊的事情根本不能够离开州县衙门,每日里都陷入到繁琐的事情之中,而且下面的吏员都是非常厉害的,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些吏员耍了,而且在州县衙门,提拔的机会非常少,有些知县,几年换一个地方,依旧是七品的知县,要致仕的时候,有可能被提拔到州衙,出任从六品的州同知,运气好的可能到府衙出任正六品的通判,一辈子的仕途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卢为标对吴帆徽表现出来浓厚的羡慕之情,吴帆徽十六岁的年纪,就是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比他这个詹事府右春坊从六品的右赞善要清贵很多了,可谓是前途无量。

  这次的交谈,几乎都是卢为标说话,吴帆徽很少开口。

  前去拜访卢为标,吴帆徽总算是有了一些收获。

  此时的吴帆徽,正面临重大的抉择,未来何去何从,他必须要做出抉择。

  摆在面前的路有三条,其一是留在京城,老老实实的做翰林修撰,一步一步等待升迁,其二是恳请外派,有可能到巡抚衙门,也有可能到布政使司衙门,甚至可能到京城的某个部门,其三是索性回家呆上一段时间,找个理由辞去翰林修撰的职务,等候适当的机会复出。

  这三条路好像都是行不通的。

  第一条路不用多说,肯定是行不通的,还等不到吴帆徽做出什么事情来,恐怕流寇攻陷京城、后金鞑子占领京城的事情就发生了。

  第二条路也是不行的,外派到府州县衙门,限制太多,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再说朝廷对府州县的主官限制太多,好比用一根绳子捆住了手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第三条路也是不行的,没有了官职,仅仅是一个殿试状元的身份,做清流倒是不错,每天和读书人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惬意倒是惬意,可最终死的更惨。

  吴帆徽好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而且朝廷之中的暗流,他分明感受到了。

  殿试状元的身份是受到羡慕和崇敬的,尽管是在京城,也是三年才有一个状元出现,明朝开国至今,也不到一百个状元,但吴帆徽没有感受到尊敬,或许是他太过于年轻的缘故。

  不过从张溥敕封为翰林院庶吉士的那一刻开始,吴帆徽突然明白了,他这个殿试状元、翰林修撰,目前还是官场上的浮萍,因为他还没有根基,人家新科进士,纷纷抓紧时间拜见恩师,唯独他吴帆徽,根本没有打算依附任何人。

  当然拉拢他这个殿试状元的大有人在,恐怕各方的势力都在盯着。

  十六岁的年纪,连中六元,用惊艳绝伦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未来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