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中官(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3-01-29 02:55      字数:3078
,肯定是要遵守某些规矩的,他说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吴帆徽吃了很多的菜,毕竟与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一道吃饭,总是要喝酒的,也就不好首先端起饭碗大口吃饭了,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表示不喝酒了。

  好在菜肴之中,有年糕一类的可以饱肚子的,所以说吴帆徽喝酒不会感觉到头晕。

  几杯酒下肚之后,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总算是随便了一些。

  两人都说到了在国子监上课的事宜,对于国子监五经博士的学识赞不绝口,不过他们在说到上课事宜的时候,突然提到了中官的事宜。

  中官就是太监,皇上登基之后,曾经大规模的清算魏忠贤和阉党,下旨严令太监不得干政,从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彻底消除了太监在朝中的力量。

  不过崇祯四年的九月,皇上开始重新启用中官了。

  陈明惠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有些气愤的。

  “。。。皇上派遣了好些镇守中官,王应朝、邓希诏监视山海关、宁远和蓟州等地的钱粮和安抚赏赐的事宜,张彝宪总理户部和工部的钱粮,王坤出任宣府的监军,刘文忠出任大同边镇的监军,刘允中出任山西监军,监视各地钱粮的开销,唐文征更是提督京营,要是这样下去,怕是阉党又会抬头了。。。”

  吴帆徽听的很仔细,他仅仅在翰林院点卯一天的时间,没有来得及看更多的奏折和文书,包括一些可以看的诏书,明末的太监,留给吴帆徽印象最深的还是王承恩,这个司礼监大太监,成为崇祯皇上在自杀前陪着的最后一个人,而其他的文武大臣,大难来临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不知所踪,根本没有出现在紫禁城。

  太监参政,吴帆徽也不是很赞同,不过熟悉历史的他,对于太监参政的看法,还是有些理智的,明朝与唐朝的太监还是有所不同的,尽管说几百年之后的电影,将明朝的太监描绘的一塌糊涂,但历史对明朝的太监,还是有着一些公正的评价,包括对魏忠贤的评价,都算是公允的,严格说起来,魏忠贤做的某些事情,是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狠狠的打压了士绅阶层的利益。

  譬如说魏忠贤知道老百姓很苦,从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而是大规模的收取商贸赋税,宁愿得罪士绅,也绝不得罪老百姓。

  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大规模的清理阉党,甚至对于内阁上奏的阉党名单大不满意,亲自圈定了诸多的阉党,狠狠的打击,而且裁撤了所有的由太监出任的监军,有朝中的大臣出任,很可惜的是,朝中的大臣一点都不争气,在掌握权力之后,陷入到党争之中,而且崇祯元年到四年的所有战斗厮杀,几乎都是失败的,导致了后金鞑子威逼京师,流寇的不断壮大,而且大量的饷银花费出去。

  更加让崇祯皇帝恼火的是,朝中的这些大臣,指责别人头头是道,弹劾阉党的时候牙尖嘴利,可是遇到真正的问题的时候,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屁都放不出来一个。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崇祯皇帝对朝中大臣失去了信心,开始重新启用太监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权力博弈和斗争的因素,崇祯皇帝不相信朝中大臣,宁愿相信身边的太监,钱龙锡、袁崇焕、毛文龙、王恰、孙承宗等重臣出现的事情,也让皇上心力交瘁,疑心更重,这个时候,启用太监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文辂兄,昌宏兄,你们说到的这些事情,怕是国子监的五经博士、助教、学正乃至于祭酒讲课之时说出来的吧。”

  陈明惠和叶开儇看着吴帆徽点头,他们发现吴帆徽表现很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