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国内的那些事儿(二)(2)
作者:
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4 字数:5754
��打了天下建了国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还涉及到一个国库问题。</p>
时空交易系统这个秘密,李永吉是绝对不会对外人说的,所以他搞了三套金融体系。</p>
最核心的体系,是李永吉的个人财产,被称之为私库,这部分财产完全由他一个人控制,别人,包括皇后,也根本不知道详情。</p>
这个私库之外,那些负责为李永吉卖出现代物资,买进本时空物资,中间还开办诸如银行等金融商号的企业,外加一系列的诸如110特区,禁卫军等资产,这些都是李永吉的家族产业。这些全部都是走原来的路子,并且因为隐秘的缘故,大多数都不用上报收支表,也不需要缴税,因为这个特性,所以也被称之为内库,或者说皇产。</p>
私库与内库之外,才是所谓的国库,这个国库就是国家财政,也是首相府所能掌握的最大金库,帝国所有的行政支出,都是走这个国库。</p>
虽然说是三套体系,但外人不知道私库这个东西,所以一般都是说是帝国有两套金融体系,也就是所谓的皇库与国库。</p>
皇库因为掌握了所有赚钱的稀缺物资,比如药物,武器,现代工厂,研究所等,又掌握了主要的金融流通领域,比如可以发行纸币的中信银行等,所以财富数目是最大的。虽然外人并不知道这个皇库究竟有多少钱,但富可敌国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皇库的规模了,而且就发展潜力而言,要远远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超级家族或者超级集团。</p>
相反,相对资产不明,但明显富得流油的皇库,国库就显得有些可怜了,以至于建国至今,除了一开始的时候多少还能收支平和,后来的时候就一直处于一种开支远大于收支的赤字状态,且一直到现在也没改变,甚至还在不断的恶化,赤字数字可以说年年递增,到了1864年的时候,更是有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缺口。</p>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帝国新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落后国家,不算富裕,又经历了战争与动乱,加上李永吉当了皇帝之后,去掉了很多苛捐杂税,这就导致国库一直没什么大项收入,可开支却很大。</p>
刚建国的时候,因为一切从简,李永吉手底下的士兵主要是他自己的私库供养,行政官员也很少,再加上国库还可以收取海关税以及奢侈税等项目。多少还能收支平衡,甚至是收入大于支出,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财政状况。</p>
可是后来李永吉搞出了一个百万国防军计划,又搞了个普及小学教育,也就是扫盲大行动之后,情况就开始变了。</p>
先说那个百万国防军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为了配合中华帝国的新兵役制度,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帝国的稳定,毕竟中华帝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基础设施却很差,加上还有不少自治省,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力,是无法稳住新生政权的,尤其是在李永吉打算去干涉美国内战的情况下。</p>
所以,李永吉当时弄了个百万国防军,但是为了省钱,超过一半都是义务兵,也就是拿钱很少。服役时间也不长的动员兵。</p>
为了省钱,除了降低义务兵的薪水待遇外,李永吉还把这些兵都一群一群的派驻到各个自治省与自治区,而这些外派的国防军。命令要听中央的,但薪水中央只发一半,另外一半要当地政府来支付。</p>
这样的做法,既有震慑地方的作用。也有削弱地方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种阳谋,也就是大家明知道这军队是要命的吸血鬼。可依旧不得不勒紧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