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九章 巴尔的摩大转折(3)
作者:
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6 字数:5176
人。</p>
本来这个方法倒也挺好。极大的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可惜联邦政府高兴了,那些当地人,尤其是为军队服务的水手们却不高兴了。</p>
原因很简单,这些水手很多都是被联邦政府强制征用的,他们面对那些本地水手的时候。虽然不能说一点钱不给吧,但能给的钱财也是相当有限,也就是维持一个让你饿不死的状态。</p>
后来,由于英法联军的海上封锁,贸易断绝,物价奇高,联邦政府却没有提高薪水,让这些下层水手感觉比过去的生活水准下降了不是一点半点,很多家庭甚至都吃不饱饭,不得不让自家的女儿出去当,让儿子出去当小偷,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了。</p>
但问题是,不为军队服务,也没有别的来钱生意,毕竟海洋贸易已经断绝了,除了偶尔能有点走私船过来,平时根本就见不到什么商贸船,水手根本没生意,不给军队服务,还能做什么?难道转行?</p>
转行也不是不行,可现在百业萧条,除了当兵,还真没什么好工作,可如果当兵,那阵亡率高的吓死人,也是当地人坚决不肯的。</p>
要知道,之前巴尔的摩被征召了很多人当兵,其中有大量士兵被调去西部战场,与中国人作战,结果呢,等来的却是联邦政府的阵亡通知书。</p>
所谓阵亡通知书,并不是详细的通知书,政府不可能给每个士兵家属写信,只是给了个通告,表示某某团全员阵亡之类的,而这个某某团,一般就是指在当地某个地方征集的部队。</p>
这也是本时期美国征兵的特色,就是在一个地方征集部队,往往就是把当地人组建一个团或者一个营,比如著名的布鲁克林第十四民兵团,就是指在纽约州布鲁克林市征集的一个当地人团,整个团里的所有人都是老乡。</p>
本来这样的征兵法好处多多,先不说有利于团结,快速形成战斗力,单说给士兵家属阵亡通知书的时候,也能够便于统计。</p>
很多时候,都是团队自己统计己方士兵的阵亡情况,然后团部自己给士兵家属写阵亡通知书,最多是跟政府申报一份阵亡抚恤罢了。</p>
毕竟都是当地人组成的团,大家知根知底,写阵亡通知书也方便,也只有这样的本地人团队,才能准确的把阵亡通知书送给阵亡士兵家属,政府只是随这份名单给钱罢了,远没有后世美国政府对待阵亡士兵的那份庄重跟仪式。</p>
然而,跟中国人打的时候,美军历次战争,基本都是处于被全歼的状态,一旦整团整团的被打没了,团部自己就不可能写阵亡通知书回来,最多被允许给家人写一份赎金请求,要求家里人给钱赎人。</p>
但能给家里人写信,要求家里出钱的人,只是极少数的高级军官。毕竟李永吉一开始就想把这些俘虏当廉价民工用,所以赎金定的高高,一般人还真是给不起,而给不起的话。信也就没法写了,因为写信送信也要钱,且价格奇高,普通美军俘虏根本连写信的钱都筹措不起。</p>
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不得不代替团部。给征兵所在地发通知书,通常都是给当地行政长官或者德高望重的人,告诉他们整个军团全军覆没,死了多少人不知道,伤了多少人不知道,被俘虏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不过政府正在设法挽救,请大家耐心等待云云。</p>
想一想就知道,这样的团灭通知书,在当地能引起多大的反响。这不但让那些士兵家属伤心欲绝,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