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 生活的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2)
作者:鲇鱼头      更新:2021-06-16 12:18      字数:3066
��只有一个尼亚萨兰。

  “为什么做不到,南部非洲能做到的事,我认为马兰也可以做得到。”萨洛扬真不是忽悠兰德尔,马兰州无法复制尼亚萨兰的经济奇迹,但是可以复制贝专纳啊。

  南部非洲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州,尼亚萨兰是凭借高科技,罗德西亚是有南非公司打下的基础,德兰士瓦是依靠兰德金矿,开普敦就不用说了,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开普敦是往返欧亚大陆商船的必经之路。

  除了这几个地方,南部非洲其他州的发展模式大抵都差不多,比如贝专纳,大量新移民的涌入,为贝专纳带来了大量合格农场主。

  有农业方面的专家指导,只要农场主自己不作死,要经营好一个农场真的很简单,以前农忙的时候还需要雇佣工人呢,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经营农场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农场主手里有了钱,才有能力消费更多商品,整个社会经济就这样一点点盘活。

  有了商品流动,联邦各级政府才有能力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到一起就是南部非洲整体上的经济腾飞,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吗?

  真不难。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最初的投资上。

  这就体现出银行的作用了,毕竟农场要起步也是需要资金的,新移民来到南部非洲的时候大多一无所有,没有联邦各级政府的帮助连房子都盖不起,更没有钱购买农场启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要发展起来其实也很难。

  “没用的,我们试过让那些非洲人自己经营农场,根本不可能,他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兰德尔连连摇头,南部非洲的方式在西非行不通。

  “真的不可能吗?”萨洛扬微笑,非洲人“懒惰”这个概念其实是欧洲殖民者强加在非洲人头上的,关键是根本不给非洲人尝试的机会。

  就萨洛扬这段时间对马兰的了解,根本不是非洲人愿不愿意工作,而是西非政府根本不给非洲人尝试的机会,西非政府有一段时间就曾强制性规定,白人经营的种植园不准雇佣非洲人。

  连萨洛扬都不知道为什么。

  萨洛扬知道的是,如果马兰州政府不加以限制的话,最起码非洲人不会把贫民窟搞得那么拥挤,而且贫民窟的脏乱差,马兰州政府只要想让贫民窟干净起来,贫民窟就真的能干净起来。

  别不信,南部非洲这方面采用的方式是门前三包,意思就是谁家门口环境卫生谁负责,联邦各级政府只需要成立一支巡查队不间断的巡查,就能保证大多数时候街道的整洁有序。

  放在马兰州,要实施门前三包更容易,有钱人家连自己的花园都有仆人专门修剪,顺手把门口的地扫一扫,就是顺带脚的事,反正也不需要富人亲自动手。

  至于河对岸的贫民窟,别忘了这个时代的非洲人是没有人权的,有了这个大前提,要推行什么事真的很简单。

  “要让那些贫民窟的人行动起来,需要一个合适的示范效应,就算非洲人是懒惰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懒惰,总有人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给这部分人机会,然后看看他们能不能做出点什么。”萨洛扬不着急,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也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不能因为这个愿意就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不会改变。

  永远都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