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章节(3)
作者:鲇鱼头      更新:2021-11-27 07:26      字数:4320
br />
  “好吧,我叫你夏尔,你叫我巴顿就好——”巴顿也是无语,他这个姓,从戴高乐嘴里说出来是有歧义的。

  口音!

  完全是口音问题。

  这会儿巴顿和戴高乐正在外籍军团第三步兵团视察。

  第三步兵团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宣光堡垒防御战。

  宣光堡垒防御战发生在清法战争期间。

  所以这么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怎么能在如火如荼的北非战役期间,待在远离战线的摩洛哥晒太阳呢——巴顿对大清国没感情。

  但是不妨碍巴顿对外籍军团的痛恨。

  法国外籍军团,跟被称为“战争鬣狗”的保护伞公司雇佣兵还不一样。保护伞公司的“战争鬣狗”,只执行任务,不伤及平民。

  法国外籍军团干过的那些事让人唾弃,一战期间法军的每一次哗变,外籍军团都是主力。

  外国对于外籍军团也不够重视,从装备上就能看得出,坦克大炮之类的重武器就不说了,外籍军团士兵每人一支膛线估计都已经磨平了的步枪,有人甚至连鞋子都没有——

  好吧,北非天气还是很炎热的,对于很多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来说,也确实不需要鞋子。

  换成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不管多炎热的天气,鞋子一定会穿,因为他们知道,鞋子最大的作用是保护。所以当巴顿随意拿起一支外籍军团装备的m1916步枪时,戴高乐的表情就有点尴尬。

  m1916是法国在一战期间装备的步枪,这款步枪最突出的特点是太过突出的弹匣。

  无烟火药发明后,法国的8毫米勒贝尔1886式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步枪。

  勒贝尔1886用的是勒贝尔8x50毫米步枪弹,这种步枪弹最大的特点是弹身的锥度特别大,根本无法使用桥夹,只能使用漏夹,所以就有了各种奇葩的设计。

  比如一战期间法军装备的绍沙轻机枪,那个奇葩的半圆形弹匣,就是为了配合弹药而采取的无奈设计。

  “巴顿,你知道,mas-36步枪的产量太少,还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部队——”戴高乐试图为法国政府辩解。mas-36步枪是一支优秀的步枪,博采众长。

  之所以用“博采众长”来描述,是因为mas-36步枪的后端闭锁枪机,借鉴了英国的李-恩菲尔德。

  向前弯曲、形如狗腿的拉机柄,则是偷师于美国m1917式步枪。

  即便有着众多“借鉴”,mas-36依然不失为一款优秀的步枪,熟练射手可以使用食指和拇指拉动枪机,同时以中指或无名指扣动扳机,做到上弹、击发、退壳单手连贯操作,实现李-恩菲尔德的“疯狂一分钟“模式,达到栓动步枪的极限速度。

  mas-36的成功,要感谢弹身锥度正常的7.5毫米步枪弹。

  所以说想要一款成功的步枪,首先得确定成功的子弹。

  当然mas-36的成功也得看跟谁比。

  跟m1916比,mas-36毫无疑问更先进。

  跟尼亚萨兰步枪相比,mas-36就是工业垃圾。

  更垃圾的是法国政府。

  1937年,mas-36步枪就开始在圣埃蒂安兵工厂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