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家新年快乐)(2)
作者:知宇之乐      更新:2024-09-22 07:00      字数:3374
公所说的莫非是盛氏一族?”我眉头一挑,急切地问道。

  “盛族???”全范面色略显讶异,但随即眼中精光乍现,微笑说道,“原来盛族也已投靠了刘皇叔!盛族虽遭大难,但应当还能保有不少实力,确是可以予张将军一些助力。但老朽所说的却并非盛族?”

  “哦~?敢问全公所说的哪一族?”看来我还是有点低估全范的能耐了:没想到我只是稍提了一下,他居然就可以猜出盛族已经投靠我军。此人虽然在历史轨迹上无籍无名,但能够成为江东可数的望族之长,且能够培养出全琮这样优秀的子孙,便可见其能力如何不凡了。

  “陆族!”全范笑了笑,缓声说道。

  “陆族???”听得全范的回答,让我不禁有些愕然:在我的记忆之中,顾、朱、陆氏都是与孙家关系相当亲近的几大族。陆族的最杰出人物——陆逊陆伯言,更是迎娶了孙策之女,与孙氏有着姻亲关系。这样的一族,怎么可能轻易地归靠我军?“全公,听闻陆族与孙氏关系颇为亲近,岂会轻易投效我家兄长?”

  “恩~?”听了我置疑,宴中立时响起两个诧异的声音——分别来自全范、全琮祖孙。两人皆以疑惑的眼光注视着我,搞得我也有些莫名其妙。

  “张将军,你从何处听说陆族与孙氏关系亲近?”全范疑声对我说道,似乎颇不以为然。

  “难道并非如此?”我惊疑不定地问道。历史上的记载难道有错?

  “将军,陆族与孙氏非但不亲近,甚至可说是有深仇大恨!”全琮出声为我解答道,“陆族上代之主、故庐江太守陆康,当年便是被孙策袭破庐江而亡,随后陆族举族由庐江逃至吴郡,南迁途中其族人饥饿病死者过半。但凡我吴郡之人,皆知此事。”(注:孙策领军破陆康,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后汉书》记载“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康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朝廷愍其守节,拜子俊为郎中。“)

  “孙氏一统江东之后,对陆族也颇有顾忌,故而才将其族人控制于吴城一地,严加约束。前番盛孝章起兵,尽管陆族并未参与,但事后也险遭牵连!”全范接过全琮的话头,沉声说道,“故而,陆族与孙氏之间实在谈不上什么‘亲近’!张将军若是能亲往说之,当有很大把握可以使其归顺刘皇叔。”

  想不到,他们之间竟然还有如此恩怨,我还真不知道这件事。这样看来,陆族与孙氏应该是在后来才得以改善关系的。说不定,陆逊与孙氏的联姻也是孙权为了拉拢陆族所采取的措施。

  联姻?!!!直到此时,我才突然发现许久以来自己思维中存在的一个误区:我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历史的记载将陆逊当成孙策的女婿,但却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孙策是在建安三年春(198年)才迎娶的大乔,如今也才是建安六年。所以,孙策的女儿现在最多四岁而已,孙权总不至于将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女童许配给其时仍籍籍无名的陆逊!也就是说,孙陆两家的姻亲关系根本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我完全可以抢在孙权之前,将东吴四杰中“使用期限最长”的陆逊陆伯言收归到大哥麾下。

  “昨日里,廖校尉曾奉大伯的檄文拜会陆府、欲请其襄助我军,但却遭到了拒绝!”关平不太乐观地说道。

  “呵呵……”全范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关少将军有多不知,近年来陆族行事一向低调谨慎,惟恐遭孙氏疑忌。在形势未明之际,陆族自是不敢贸然应允廖校尉的相邀……”顿了一顿,全范转头向廖化问道:“廖校尉,敢问你昨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