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震荡(2)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4-09-21 12:23      字数:3139
�行业也终于恢复了常态,生丝价格大事,也彻底落下了帷幕。

  就在苏州整个丝绸行业欢庆恢复常态的同时,苏州织造太监郑敬高收拾家财,恢溜溜的离开了苏州,返回自己的原籍故里,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郑敬高,彻底从人世消失。

  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商毅把苏州的事也全都交给林旭升来管理,自己带着陈圆圆、林凤舞以及带过来帮助的士兵、雇佣兵等等众人,返回杭州。

  ―――――――――分割线―――――――――分割线―――――――――虽然在短短的几天内,苏州的丝绸业可以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和南京的震动相比起来,又只能算是微不足道了。

  商毅的公文发到南京之后,不亚于在平静的湖水上投下了一块巨石,轩起了惊天的波澜巨lang,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地方的驻守武将居然会一声不响的扔出了这两颗重磅炸弹来:崇祯皇帝的遗诏和玉玺。这两件东西无论是那一件,都足以让商毅的身价倍增,在新朝廷里占有一席之地。

  而商毅是怎样得到遗诏和玉玺的,而遗诏的內容又是什么,却都不得而知。不过虽然疑问众多,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份公文的真实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商毅那边不仅有两位公主,还有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锦衣卫等一干人员,这么多人是不可能一起做假的。

  因此无论东林党也罢、马士英也罢,刚就任监国的福王朱由崧也罢,在这个时候也都暂时歇兵罢战,开始认真思索,这两件东西对自己的作用,或者说如何来利用这两件东西,为自己服务。

  而其中又以马士英最为尴尬,因为商毅的第二份公文虽然被众人忽视,但马士英却没有,并也由此陷入两难的地步,则不论遗诏的内容,玉玺却是福王朱由崧正需要的东西。

  原来马士英和江淮四镇联手,虽然迫使南京众大臣,由其是东林党接受了朱由崧,但东林党可也沒有就此善罢甘休,在朱由崧到达南京的第二天,接见群臣的时候,东林党就提出,让朱由崧先行就任监国,等形势明朗之后,再从长计议。说白了就是让朱由崧先代理着,万一崇祯皇帝哪个儿子突然跑回了南京,那就立刻下课;如果正宗皇帝的儿子不幸死绝了,咱们再立朱由崧当皇帝。而潜台词就是,否则万一正宗的皇太子来了,新皇帝又杵在那,到时候怎么收场呢?

  马士英和朱由崧也没想,东林党会来这么一手,而且还是名正言顺,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虽然也有人闹了一通,但论耍嘴皮子,扣大帽子却是东林党的拿手好戏,三言两句就被说得哑口无言,而江淮四镇没资格参与这种朝堂讨论,也帮不上忙,因此最后马士英和朱由崧也只能接受先就任监国的结呆。

  当然马士英也想尽快让朱由崧由监国变成真正的皇帝,在这个时候,如果得到大明的传国玉玺,无疑将是朱甴崧蹬基的一个大好理由。但这样一来,商毅的功劳将丝毫也不比拥立差,而为了维护商毅的形像,王维如等人就箅不是骗子,也必须成为骗子了。但这么一来,他马士英的面子往那里放呢?而且当初为了抢占浙江,马士英谁也沒说,就把王维如给派出去了,这会儿被抖出来,恐怕又给了东林党以口实,不知又遭来什么非议?

  马士英在左右为难,东林党同样也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遗诏的内容,谁也说不清楚,这份遗诏一但公开,对东林党来说,是好是坏。玉玺到了南京,肯定是对朱由崧和马士英有利的,但又不能这么拖着。因此史可法、钱谦益、吴甡、吕大器、姜曰广、高弘图等几个东林党的主要大臣也在一起商议了一天,但也没能议出个结果来。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