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进攻浙江(四)(2)
作者:
木林森444 更新:2024-09-21 12:28 字数:3223
emsp;但随着江准战役的结束,商毅己经成为整个南方抵抗清军的中坚力量,能够以浙江一省之力,与清廷相抗衡,由其是在第二次南征,吴三桂也亲身和商家军交战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商毅己经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手了。同时对商毅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不能不佩服。而且这时吴三桂操心的事情太多,对于抢回陈圆圆,己经淡了许多。
因此接到啇毅的信时,吴三桂的心情是十分复杂,不过在过信看完了第一遍之后,吴三桂的神情就变了,立刻将这名士兵和其他的部将都打发出去,然后一个人在帐中反复的阅读商毅的这一封信。
尽管到了这个时候,吴三桂仍然视商毅为敌人,但这封信所写的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触动了吴三桂。
应该说自从投降清廷,一直到第二次南征攻取南京的这二年多的时间里,吴三桂确实没有太多别的想法,而且无论是第一次南征追击大顺军,还是第二次南征在江北与商家军作战,吴三桂都十分努力,确实并没有故避战保存实力的意图。
因为在降清之后,吴三桂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和清廷牢牢捆绑在一起,只有清廷统一天下,坐稳江山,才能保证自己的平安富贵,使自己摆脱叛臣之名。而且在刚降清的时候,吴三桂手下才四万多人马,第二次南征开始,也不足七万,实在是沒有太多和清廷讨价还价的资本,只能依靠奋力作战,建立战功,来取得清廷的信任,在清廷立足。当然在这期间,淸军也是和吴三桂一道在奋力作战,大家都没有保留。
而在南征其间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不过是保证自己战斗力的需求,也是任何一个武将都会做出的选择,并不能说吴三桂就有别的想法。
但现在商毅的一封信,却勾起了吴三桂的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由其是现在的吴三桂,也颇有骑虎难下、前退维谷之感,因为这一次阿济格明摆着就是想借商家军的力量,来消耗自己的实力,但就这么按兵不动的耗下去可也不是办法啊。阿济格还在南京一个劲的催,而商家军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也让吴三桂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利益和清廷的利益真的是完全一致的吗?如果清廷真的坐稳了江山,自己真的能够保住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吗?吴三桂可是熟读史书的人,当然知道,最无情是帝王家,在历史上功臣和皇帝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由其是武将,最容易遭到帝王的猜忌,好一点的如宋太祖,一个杯酒释兵权,老老实实的接受圈养,如果遇到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翻睑无情皇帝,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而现在清廷的皇帝年幼,掌握实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如果说要吴三桂来判断多尔像谁,吴三桂绝对不认为是宋太祖。而且还有一个自己以前忽视了的地方,清廷是满族,而自己是汉族,就算清廷的皇帝再宽宏大量,但能够落到自己这样一个异族将领的头上来吗?纵观二十二史,那一个朝代重用过异族人呢?那一个异族的王朝又重用过汉族人呢?那么自己未来的命运,恐怕并不是像自己当初所想的那么乐观。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该……
想到了这里,吴三桂也不禁吓了一跳,而且还出了一身冷汗,也赶忙制止自己再想下去。现在自己己经降清了,还有什么好想的,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也许自己应该主动解除兵权,打消清军的猜忌,这样说不定可以做一个富翁闲人,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生。但解除了兵权,就真能解决问题吗?当年韩信的兵权早在汉高祖伪游云梦时就解除了,最后不还是难逃一死吗?如果当初韩信在拥兵百万的时候自立为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杀身大祸了。
现在自己的实力虽然比不上当年的韩信,但手下也有十二万大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