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工部军器局(2)
作者:沧海逍遥客      更新:2023-02-25 04:14      字数:3272
回去改造,工匠也会被“问责”。火器制造,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比如,关于铳规定:铜手铳的重量是5-10斤,碗口铳按胜字编号,手把铜铳按列字编号等。

  明初时期,地方行政系统所辖的兵器制造机构也制造兵器,但是大多只能制造冷兵器,除特殊需要和经朝廷批准者外,各地不得自行制造,如有违反者,“在内(京)拏送法司,在外拏送巡按御史,从重治罪”。

  1424年,明永乐朝廷在北京设置军器局,至此,明廷在南京和北京都设置了军器局。开始与南京军器局和兵仗局并存,后来两者渐渐合二为一。虽然火器生产重心渐渐往北迁移,但南京在后来依然是火器制造的重镇,这些也都有史料为证。

  明朝中期,一种名叫佛郎机的轻型火炮传入中国,并且被一位叫何儒常的中国人学会了制造该炮的技术。明王朝就升何儒常为应天府(即南京)上元县主簿,并让他带领会制造的工匠从广东迁到南京,开始制造佛郎机炮。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制造佛郎机炮。何儒常到了南京后,不仅模仿佛郎机炮,还对佛郎机进行了改造,生产了各种样式的佛郎机炮,对后来的火炮研究贡献很大。

  在明朝枪支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对枪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的。在《中国历代军事装备》一书中,记录了明代末南京户部侍郎毕懋康发明新式枪支的事情。

  在明代末年,毕懋康发明了一种叫做自生火铳的燧发枪,对中国的火枪发展推动了一大步。在这之前,中国使用的枪支用的都是火绳点火法,而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发了。

  而毕懋康发明的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后,龙头下压,因为弹簧的作用与火石摩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阻碍,而且不需要用手按龙头,使瞄准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发射。自生火铳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点火法,这是我国火器史上的一个大革新。

  毕懋康坐着轿子来到工部军器局不远的地方,掀开轿帘下了轿,向军器局大门走去。

  “见过毕大人。”带队的一个身材魁梧的百户军官急忙走过来,拱手施礼道。

  毕懋康笑呵呵的道:“杨百户,今天是你带队值班啊!来了好了几回都没看到你,老夫还以为你高升了呢。”

  “唉,老大人说笑了,卑职一个穷军汉,没钱没势,想高升,这辈子就别想了……”杨百户苦笑着说道。

  沉默了一会,毕懋康问道:“杨百户,你父亲的病好些了吗?”

  “卑职多谢老大人对卑职父亲的关心,没有大人给的那个药方和银两,卑职的父亲可能就……大人的恩德,卑职永世难忘……”说着,杨百户又对着毕懋康施了一个大礼。

  毕懋康叹了口气,说道:“杨将军,我知道你的本事,在军器局这个地方守门,确实是太委屈你了。”

  这杨百户名叫杨雄,三十六岁,荆州人,原来是一个京师神机营的一个指挥使,能文又能武,精通火器战术,为人正直,因看不惯军中的腐败,被上司不喜,借口教习火器,从北京神机营被打发到南京,到了南京,又被新的上司找了个小错,降为百户,打发到工部军器局看大门了。

  两人说了一会话后,杨雄见毕懋康手里提着一个小包,便好奇的开玩笑道:“毕大人可是尚未吃过早点,所以带着早食来军器局吃?”

  “杨将军说笑了,老夫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