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两军师争宠张献忠(2)
作者:沧海逍遥客      更新:2023-02-25 04:19      字数:3136
��尚树立平正,碑体完好,高2米,宽1米,前书:“丧吾和尚名道元,黄安人也,姓李。”全文数千字,叙及丧吾身世,已年久石质风化,文字漫灭。庙后数百步,有石兀起,广数米,壁翘如斧削,上凿“摩崖岩”,字一尺见方,前题:“六时念佛”;后款:“僧道元”,笔力遒劲,明晰如初。

  因为张献忠的指挥部设在大悟寺里,庙里的和尚已被关了起来。

  大悟寺门口站着十来个精壮的警卫,不远处的树林里搭着很多的破旧帐篷,一群群的农民军士兵在树林里或坐,或站、或走动,大家在说笑着。

  “徐军师,这大悟山,名字起得有点怪,里面有个什么说道,你给咱老张说说。”说话的是坐在椅子上的一个廋高而长满黄色的络腮胡的汉子,他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又称‘黄虎’,看上去有四十来岁,气质彪悍,双目炯炯有神,禅房里,七八个精壮汉子围坐在张献忠两旁,这些人有他的义子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军师潘独鳌和徐以显。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

  他出生于sx省db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崇祯元年,因粮食匮乏,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

  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sx全境。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队伍响应王嘉胤。

  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

  随着流民队伍,张献忠转战于sxsxhnahhbsc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640年,张献忠进入sc占山为王;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为了北上sx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亡,时年仅四十岁。

  徐以显是张献忠的左军师,很受张献忠器重。其政治野心很大,一心想要辅佐张献忠得天下,时常也以诸葛亮自比。

  听张献忠问大悟山的典故,徐以显卖弄的说道:“据《黄州府志》记载,洪武年间,有一得道和尚名“丧吾”,云游至此,见群峰屹立,烟雾飘渺,天地灵气,聚于此地,便向山主张天成讨要一袈裟之地。张天成认为一袈裟能盖多大地盘,便满口应承。孰料,丧吾和尚袈裟一甩,竟罩住了金顶和周围的几座山头。张天成后悔不已,但知其为得道高僧,也只好作罢。丧吾得此宝地后,首先在金顶东边的山洼修一口水井,同时招收弟子、请来工匠,修建庙宇。建寺所用木料均由所修水井中取出,寺庙即将建成时,木工说:“杉料够用了。”井中便不再向上生木料了,寺庙建成后,方圆数百里的信徒纷纷前来,人们改称“少华山”为“大悟山”。这就是大悟山名称的来历。”说完,他得意的看了一眼右军师潘独鳌。

  潘独鳌是hb省应城潘家集的一名秀才,也是一位地主武装的头领。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