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七章 四正六隅战略的出台(2)
作者:沧海逍遥客      更新:2023-02-25 04:20      字数:3057
话,疑惑的问道:“爱卿,你这个因粮办法和卢象升的因粮办法好像不一样啊。”

  “是不一样。卢大人的因粮办法是田亩需纳赋税超过五两的才收取,而臣的因粮办法是不管贫富,一体加征。”杨嗣昌躬拜说道。

  崇祯也不傻,否则他也拿不下魏忠贤了,听了杨嗣昌的因粮办法,他感觉有些不太合适,思索了一下,便问道:“为何不按照卢象升的因粮办法来办施行?”

  “陛下,卢大人的因粮办法好是好,但是难以施行”杨嗣昌苦笑卓说道

  崇祯脸一板,冷冷说道:“难道有人敢抗拒不交朝廷的赋税?”

  “那倒不是。主要就是宦室富民十分奸猾,从来都是想尽办法规避朝廷差徭赋税,如今欲分其贫富以纳赋税,就更难,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还不如直接均分到所有的田亩上,这样又干脆又快。”杨嗣昌说道。

  仔细的想了想,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等米下锅,先灭了流寇再说。想到这,崇祯叹了口气道:“好吧,因粮,联是明白了,那么溢地又是什么意思?”

  “所谓溢地者,就是农民多开垦出来的荒地,这些土田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数额,这些土地核实后也要交税赋,这样一年可得银四十万六千有余。而所谓事例,就是有钱的人可以出钱为自己的儿子买监生的资格,但这个办法坏作用大,所以只能短期实行,一年后就废止。所谓驿递,就是把此前裁撤邮驿省下的银子,拿出二十万充饷。这几项总的算下来,就完全够了。”杨嗣昌娓娓叙说。

  听了杨嗣昌的这几个主意,崇祯陷入了沉思,一阵思考后,看着殿下的文武大臣他开口道:“众位爱卿,不知你们对杨爱卿的这几个提议有什么看法?”

  “臣等赞同杨大人的意见”众臣齐声说道。

  因为这些政策,基本都是不利于普通百姓而有利于宦室富民的,众臣都是大地主和大官僚,自然有办法转嫁自己的负担,至于那些草民,活不活的下去,关他们屁事。即使这大明朝垮台了,也不过是换个皇帝而已,只要保住自家的财富,照样可以荣华富贵。

  “陛下,臣反对杨大人的因粮、溢地这两策,这两策一旦施行,将是饮鸩止渴,更多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将会被迫加入流寇的队伍,这不是在围剿流寇,这是在帮助流寇壮大势力啊。”吴甡大声的说道,一脸的忧心忡忡。

  他深知杨嗣昌的因粮、溢地这两策一旦实施,将是火上浇油,活不下去的百姓更多,参加流寇的人将更多。

  崇祯听了,愣住了,低着头仔细的想了一阵,好像是那么回事,不由得心里又有些动摇起来了。

  “陛下,吴大人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了,我们加的的也不算多,百姓怎么能为这点钱粮就冒死加入流寇呢,再说了,我们只是收一年,一年后剿灭了流寇就取消了,百姓们应该会理解朝廷的苦衷的。”杨嗣昌急忙道。

  吴甡说的这些事,杨嗣昌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他没想的太多,而且这是他的开门头一炮,他不想因为吴甡反对而废止。

  果然,杨嗣昌的话,又重新坚定了崇祯动摇了的想法,他大声道:“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但流寇不能不灭,这样吧,为了显示公平,改因粮为均输,传谕各地,勉从廷意,暂累吾民一年,除此心腹大患。”

  在明末经济残破、叛乱屡兴的状况下,实施杨嗣昌这一措施,其结果是把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赶到农民军一边,直接导致了崇祯十三年以后农民起义的大发展。

  见皇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