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狐奴古羌(2)
作者:木讲      更新:2023-02-12 14:43      字数:3741
��往西走,川口村渡口,劳烦船老大了。”船公听后,忙摇右橹,船头转向上游卧水而去。岸上众家丁皆是恶气难消,却也无能为力。

  船行半日终于到达川口村渡口,杨章本欲在此等候几位前辈,转念一想,那妖人李鸿海正是因为五仙臣才能找到震儿,况且他身边还有两个喜吃小儿肉的怪物,不行,自己绝不能再将震儿置于刀口之上,虽然与泰山五仙臣、石岩童几人多日相处下来,大家患难与共、相互帮扶,但眼下最重要是护得杜家后人安全,杨章想定,当下便不再北上而是西行,他避开渭水河道,专走旱路,经过大车店又买下一辆带篷子的驴车,将些棉裤袄垫在篷内木板之上为杜震御寒,自己则在篷外驾车。他一路之上只怕李鸿海、霍伬北等人追上,竟一口气行了数日。

  西北之地,地理复杂。杨章先是行了一段旱地黄土,再往西行,却又出现纵横河流,起伏山岭、岭下草原,可谓天工之妙,无以言述。这日向晚,杨章在临洮境内,行至一座山前,这山不高,却是连绵悠远,在看那山头之上竟有炊烟,于是杨章驱车沿山路而上,忽然前面两骑马奔驰而来。杨章望去,一乘者头上青色头帕,另一乘者白色头帕,两人皆是麻布长衫,套一件无袖羊皮褂子,腿上缚着羊毛毡子的绑腿,脚上羊毛靴子,两手手上各自一把长标(标枪)。转眼间,两骑大马便到眼前。

  “嘶……”马翘前蹄,仰天嘶鸣,杨章的驴子“哐当”一声便摔倒地上,车篷一下便侧歪在地,杨章当即摔落地上,幸好未被砸到,然而车内却是传出小儿啼声,杨章顾不得自己,忙跳起身来,扒开驴车篷帘,将杜震抱出,好在篷内布满棉裤棉袄,他一点也未伤到。

  杨章在看那驴子,已然晕死过去。原来这两匹大马竟然体大两倍于小毛驴子,驴子一见便被大马吓到晕厥过去。那两乘者赶忙下马近前询问杨章及婴儿有无受伤,然而杨章却是听不懂他们说的,原来他们所讲正是羌语。杨章一通比划,告诉他们自己想要去山上投宿,那两人也是一脸晕蒙,双方虽然不通语言,羌人却是心肠极热,见他驴车不能再行,又怀抱婴儿,天寒地冻若无去处无异于见死不救,便邀杨章上了峰头。

  这峰头之上百座用山石、羊毛毡搭建的碉楼,规模类似山寨,这种寨子被羌族人称为堡寨。堡寨之中每户人家房墙之上都有房名,这些房名是用西夏文所写,杨章却是一个字也不识得;房门正上又都挂羊头;每户人家又都养些羊儿、马儿。与中原不同,这里的马儿个个体肥膘壮,比之杨章平时所见马儿都要大上半个身子;这里的羊儿体躯、四肢、头、尾毛色全黑。那两人请杨章进屋作客,房内各种羊角、羊皮、羊骨、羊毛制成的器物,房屋女主人找出一件羊皮褂子让杨章裹住婴儿的包被,又做些马奶酒、羊肉、羊汤给杨章食用,之后,杨章裹一张羊毛毯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杨章心中拿定主意不离开这里,世上便没有比这里更好的躲祸之地了。

  过了几日,寨中之人便给杨章搭建了一处小房,送他几只羊羔,又给了他一匹正在下奶的母马,好养婴儿。杨章也总算在这里安顿下来,起初他也帮羌人放牧羊、马换些肉食、骨物,过了两年,他竟学会羌人的语言和文字,原来此处堡寨属于狐奴羌部落,这个地方叫做“金童山”,有诗云“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坡晴云束,北靠岷山玉女峰,松柏森林满幽谷。”此山三峰相连,每个峰头之上都筑有堡寨,三峰之寨依次名为“头寨、二寨、三寨”,都是狐奴羌人的居住之所。这支羌人部落散居在临洮境内,大约有两万户人,而金童山上三个堡寨也有三、五百户人。羌人分布极广,新疆、西藏、内蒙、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都有羌人居住,并且羌族秉承一姓一部落的传统,广汉塞外参狼羌,甘孜藏边牦牛羌,金童山上狐奴羌。羌人多处崎岖山谷,大抵上以百里里内姓氏为一部,一部又分为诸多小部。而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