璘道:
“别浪费粮食。”
“是,伯爷。”
“是,伯爷。”
郑伯爷站起身,又像是想到了什么,道:
“下午,你们将王帐附近的布防图画出来给我。”
公孙寁和宫璘脸上都露出了激动之色,他们认为,这是平野伯爷在对他们进行教导了。
但郑伯爷只是觉得让他们就这般荒芜在这里,日后去见他们老爹时,有点不太好说话,干脆随便指派个活儿甭管有意义没意义,先让他们忙起来再说。
离开了自己的帐篷处,郑伯爷又走回王帐,掀开帘子后,田无镜已然坐在首座。
而郑伯爷上午坐的位置上,堆放着更多的折子。
郑伯爷也没说话,安安静静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开始批示。
折子,不断地被送进来,有后方的也有前方的;
同时,郑伯爷还得代替靖南王写询问折子送出去。
还是和先前一样的方式,老生常谈流程化的东西,郑伯爷就顺势流程化了,需要拿一些主意且不是很难的问题,郑伯爷自己就做批示,而一些需要靖南王再扫一眼的,则被单独放置。
呈送上去后,
田无镜另外两堆直接没看,转而拿起单独放置在一起的三份折子。
一份是薛楚贵部一名守备于营中饮酒,薛楚贵部军纪官所给出的是削级罚俸再贬入前锋营。
郑伯爷给出的批示时,枭首,传示全军。
一份是马友良部在冲击一座军寨未果后,百夫长战死,余下十余名撤回被判问斩。
燕军律中,主将战死而战未胜,麾下活则陪葬。
郑伯爷给出的批示是:撤斩,发前锋军戴罪用。
一份,是罗陵部的民夫营爆发了数百人规模的群殴,起因是一众晋地民夫发现自己的伙食比燕地民夫差,引发了不满。
军纪官给出了斩双方领头闹事者以及双方民夫营的校尉官,从者鞭罚。
可以说是,各打三十大板。
郑伯爷给出的批示是,只罚晋地民夫和民夫营校尉官。
军中的惩戒,动辄见血,因为军队本就是杀伐之器,律法必须得森严,否则根本就无法约束住这帮刀尖舔血的丘八。
所以,判决时,常常伴随着斩刑,和地方官老爷判案时喜欢和稀泥截且对人命官司极为慎重有着极大的不同。
因为田无镜个人用兵和治军喜欢讲究细节和掌控的缘故,所以这些折子,都会呈送到王帐里,让田无镜过目。
大军云集,战兵、辅兵以及民夫,加起来,何止百万,因为皇权不下乡的缘故,燕地的富州知府都不会实际掌控这么多人。
田无镜放下了第一封折子,道:
“薛楚贵治军不严,鞭二十。”
这是靖南王觉得光杀那个守备不够,还得连主将一并处罚了。
田无镜放下第二个折子,道:
“攻城之战与野战冲锋不同,军律所适自是不同,发之于全军总兵过目,命他们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