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望旧邦兮路逶随(0)
作者:陆之南      更新:2021-09-27 21:50      字数:4161
  清晨,林深露重,翠绿青山环抱着寨子,一座座吊脚楼架在山腰,飞檐翘角在树竹间影影绰绰。芦笙乐声飞扬,高亢辽远,惊了家禽遍地撒欢。

  尹桑被乐声唤醒了。这一个多月都是如此,伴着日出日落,乐声起便醒,乐声落则息,生活健康而规律。

  灶堂边,阿嬷在炒油茶,阴米在锅里翻滚崩开,变金黄,捞出来放凉,飘了一屋子香。尹桑捧着碗蹲在边上,盛了半碗米花,等着茶锅开。

  “咪洛(苗语,奶奶),你跟我回北京吧,看看毛主.席。”

  回来这些天,她常提,阿嬷的回答始终如一,“太远,走不动咯。”

  尹桑:“不用走,坐飞机很快。”

  茶锅汩汩冒着气,开了,尹桑舀两勺浇在米花上,米香混着茶气扑鼻而来,她捧着碗闻,笑眯了眼,“咪洛炒的油茶,最香了。”

  阿嬷只是笑,往堂屋走:“你生活快活就好,结婚这么久了,什么时候带郎仔回来瞧瞧,我就满意咯。”

  灶房门关上了,尹桑没应话,安静吃油茶,茶水都给喝光了。出了堂屋,阿嬷在整理呕欠嘎几希(苗族盛装),笑眯眯地招呼她过去。

  尹桑拎起肚兜说:“咪洛,我都这么大了,自己穿。”

  阿嬷给她围上百褶裙,“你结婚在大城市,太远咯,咪洛没得去,今天算补上。”

  苗家有风俗,姑娘出嫁,家里老阿嬷得给姑娘梳妆打扮,一件件穿上呕欠。

  她蹲下去给尹桑绑腿带,再起身时有些踉跄,尹桑扶她,她笑眯眯摆摆手,把绣工繁复的外裳披上,在腰间系带,再把耳环、项圈一个个给尹桑戴上,最后戴银冠,在发髻上插上飞凤。

  最后满意地看着尹桑,“快去,踩堂热闹开了,我家阿桑又是最漂亮的一个。”

  今天要录歌,芦笙坪的笑闹声,尹桑在半山腰都听见了。

  起初导师要将苗族古歌立项的时候,尹桑是反对的。

  这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得并不好,如今也只有偏远苗寨里的老人、巫师能唱。导师希望通过网络传播录制的古歌,获取关注度,引起重视。这初衷很好。

  尹桑反对的原因是,即便请来了师傅,音棚里也录不出真正的古歌。现代乐器仿出的芦笙乐,机械而失真。

  变了味的继承,不如失传。

  导师最后把项目全权交给她。于是尹桑回寨子召集师傅,学了大半个月,今天开始录。

  演唱古歌有许多禁忌,在祭祖、聚会、节庆等重大场合才能唱,这一日恰逢隔壁寨子过来“打同年”,古歌便安排在今天录制。

  芦笙坪很是热闹,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芦笙柱,尹桑这身行头好看是好看,实打实的银子沉甸甸的,她好不容易才穿过人群。

  闪光灯一闪,尹桑忙遮了眼。

  盛岳的脑袋从相机后探出来,“师妹原来真的是苗妹啊。”

  尹桑回:“嗯,是。”

  说罢就往里头走,裙摆拂过盛岳的裤脚,娉婷而去,带了一袖香气。

  盛岳看她的背影,高腰百鸟裙衬得她身姿婀娜,摇动间银铃轻快活泼。

  但尹桑从来不是活泼的。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