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年糕汤(3)
作者:
懒小勤 更新:2023-03-05 07:37 字数:3199
�
孙志强往车里望了眼,车厢里基本都坐满了:“还有座吗?”
售票员:“有座,肯定有座。”
也不管孙志强再问,忙不迭地催三人上了车。
上车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座位,过年来往县城走亲戚的人多,基本车车都是超载。拉客的也自有办法,第一排靠前的窗口加了一排条凳,便是两三人的位置。发动机盖上垫一层板再拿坐垫铺了,一左一右刚好又能坐两个人。售票员说的有座便是如此,孙家夫妇在发动机盖上坐了,留出中间一点缝隙,带孙莲挂个屁股尖。
车票三块钱一张,孙家不进城里,而是在半途的逢郢下车,便只用付两块五一张。孙志强递了五块钱过去,售票员指着孙莲说小孩也要票,被两口子一人一句我们小孩又没占座抵了回去。这年代不愿给小孩买票的人是大多数,售票员也没纠缠,大概也就是随口一说碰碰运气,逮到老实的冤大头就收一份,逮不到也就算了。
车子一路走走停停,出了县城在县道上又拉了几个人。条凳也被坐满后,售票员又在过道上摆了塑料小凳子,新上来的人便蹲坐在中间。一辆十七座的中巴车硬生生被塞了近三十人,司机才不再继续晃悠拉客,开始全速向着谯城驶去。
冬天车里人多气闷,孙莲坐了一会便觉得有些晕车。王桂香从袋子里掏出桔子剥开,桔子瓣三人分食,剩下橘子皮让孙莲捂在鼻子上。这一路如同煎熬,孙莲闻着橘子皮,忍着恶心,好不容易颠簸到了逢郢附近。
名叫逢郢,其实是二、三十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谯城周边很多村落都被命名为xx郢,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有荆楚之地的人流亡在此定居,为了纪念故都便以“郢”字命名村子。到了现在,传说也无从考证。
不过这种村子大多都离主路较远,基本没有直达的车子。而且道路基本属于土路,最多铺了一层碎石子。坑坑洼洼不说,有些地方的宽度也只能过拖拉机。以前想要进村只能从进城车里中途下来,然后自己想办法穿过田埂土路,走到里面去。到了九十年代,附近有些人家买了摩托车或小三轮,便干起了拉人进村的活计。
一家三口拎着大包小包下车,立刻有许多辆三轮车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