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章 暂时妥协(1)
作者:暮雨都尉      更新:2023-03-07 00:16      字数:2079
  刺史是前汉文帝时期开始设置的官职,当时文帝觉得御史经常失职,对天下州郡的情况查探掌握不清,便要求丞相委派人员出刺各地,任务完成就撤销,不常置。

  到了汉武帝时期,刺史成为常置官员。全国十三个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刺”,即为检查核实问询的意思。刺史制度在前汉的中后期得到了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莽篡权之后,将刺史改称为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一州的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刘秀登基称帝之后,是为后汉。他将州牧废除,重设了刺史,仍为一州的监察官员。刺史制度一直沿用到了灵帝后期,宗正刘焉以方便平叛为借口,促使朝廷再次启用了州牧的官制,然后就有了刘虞、刘焉、刘表、韩馥等人担任州牧的局面。

  黄懿是董卓控制朝政之后任命的刺史,他没有得到州牧的权力,只是并州的监察官。就像当初的丁原,出任并州刺史时,武职也不过是个都尉而已。

  这次丁原重返并州,确实让许多人措不及防。丁原对并州的情况自然是熟悉的,对并州境内的世家豪族也是清楚的,如今他得了朝廷的正式任命,成了并州真正的最高长官,并不代表他就能控制并州,如果不能压服并州豪族,他也只能做第二个黄懿。

  后任招揽前任给自己打下手,这事听起来有些怪异,但也要看具体的情况。大汉只有十三州,每一个州的州牧都跟后世的几省总督一样大,而刺史只是一省的检察长,两者之间的职级差了好几档。

  所以,丁原招揽黄懿,不是一种羞辱,而是很给面子的体现。

  黄懿的犹豫,主要在于他不确定丁原能不能摆平太原和上党两郡之内的那些豪族世家。如果丁原依然是被架空,那么当个傀儡州牧的别驾从事,其实比当初黄懿自己当傀儡刺史还要难受。

  丁原看出黄懿的犹豫,也没有逼着黄懿马上做决定,而是建议他暂时留在晋阳,先看看董卓跟几路讨董部队交战的结果,再做决定。

  黄懿于是就暂时留在了州牧府中。

  蔡邕完成了宣旨任务,不愿留在晋阳城内看丁原跟世家豪族开战,想早点返回离石,但丁原没答应,挽留他在晋阳再待一段时间。

  陈宫也从旁劝蔡邕,说天气渐暖,晋阳西边的龙山景色不错,不如多留一些时日,领略一下并州的风土人情。

  蔡邕知道他们是想借自己的名头造些声势,顺便拉人入伙。不过,这事蔡邕也不好拒绝,谁让他是个善良的老好人呢。

  原并州别驾府中,太原郡守孙歙与原并州别驾聂暠正在密谋。

  太原孙氏是与太原王氏齐名的豪族,王氏如今有王允在朝廷出任三公,孙氏亦有子弟在太原和并州各县出任官吏。聂暠的出身比之王氏和孙氏稍弱,但其家族在太原北部靠近雁门一带却也相当的有势力。

  孙歙一脸担忧的说道:“丁原居然是诈亡,实则出人意料。他曾担任并州刺史多年,对于并州之事甚多了解,如今得了朝廷授命,成为并州第一人,恐怕不好对付。”

  装病在家的聂暠,密切留意着丁原的动向,他提醒姜歙说道:“还需提防黄懿。此人虽未接受丁原的招揽,却留在州牧府中,他在并州这一年多,尽管未曾掌握实权,但也对两郡豪族的底细摸到不少。”

  孙歙问聂暠:“你对天策上将吕布此人了解多少?据说当初曾为丁原帐前主簿,这次去了一趟雒阳,不知怎地就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