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吾道不孤(中)(2)
作者:
又一更 更新:2023-03-07 04:11 字数:2532
r />
房子等于家,建起千千万万的房子,让所有人住在温暖的房子里,让所有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老杨觉得这种感觉让他痴迷,这样真的很有成就感。
——当然,老杨是建房子的,不是卖房子的。房子建好了,被黑心的地产商囤居高价,老杨也没办法。——
成就感比利益更重要。
不为钱,只为完成自己喜欢的事,追求精神的快乐,而不是物质上或者肉体上的快乐。
“世人已经很少有人能清楚精神上的快乐。天堂大门,早已经对世人关闭,因为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敬神,不礼佛,毫无信仰的世界。”
老杨幽幽一叹,心里想:“没有信仰的人,最可怕,最可怜。”
多少人晚年才求神礼佛,不是因为那时候怕死而迷信,而是因为早年为了追求物质,他们精神空虚。
“信仰不是迷信,宗教的存在,是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儒道佛本质上并无差异,都是符合特定时代人的精神需求而形成的产物。
在啃树皮的年代,在饿殍遍野的年代,在易子相食的年代,在很多已经被忘却的历史里边,那是年代天空是灰色的,活着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眼神空洞,瘦骨嶙峋。
人间如炼狱。
这时候,物资匮乏到极点,唯一能满足所有人的就是精神上的信仰。
明知人死之后,生前拥有的一切都会消散。但还是,那些年代的人,活着拥有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死。
所以,死后上天堂,灵魂,等等所有所谓不科学的、愚昧的封建思想便从中诞生。
人人都觉得死后上天堂是大功德,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可如果人人都能吃饱饭,都能满足物质需求,谁会想到死,谁会想上天堂。
在狼烟四起、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年代,如果你对别人说“你一定能上天堂”,那么对方一定眼睛重焕生机,焕发出光彩。
活着看不到希望,活着是痛苦,如果死后能进入一个佛教里描述的极乐世界,那么,一死又何妨。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可若是在现代,在这浮躁的年代,你对别人说“你会上天堂”,你一定能迎来一大耳光,被别人骂回来“你才上天堂,你全家都上天堂。”
这便是信仰的由来。
那么,到了当今社会,因为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没有人想上天堂,只想活着好好享受一把,多赚点钱。
这时候,信仰这种东西便渐渐消失。
和平年代不需要宗教来救渡世人,但是,不代表人们不再需要信仰。
有的人活着沉沦进凡尘的业障,只顾着升官发财,干尽丧尽天良的坏事,还叫嚣着老天爷都收不了,没人能抓得了他。
这种人只剩下一身皮囊,空一副躯壳,没有精神信仰,宛如魔鬼。
然而,到了晚年疾病缠身,或者亏心事做多了,但是真的要来报应了,知道害怕了,便开始掏大笔钱给菩萨塑金身,每个月跑去庙里进香,磕头比谁都要勤快。
不可谓可悲的一生。
与这些人刚好相反的,便是老杨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