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学女红()
作者:平原小草3      更新:2024-09-23 05:45      字数:2118
  乌由县城也是五天一个大集,逢二排七。胡萝卜是大路菜,只有集上才卖的快、卖的多。平常日子很少有人多买,腊梅也只好五天赶一个县城大集,卖一百多斤胡萝卜。

  不赶集的时候,腊梅就跟着母亲马惠恩学针线活儿。

  腊梅对针线活儿不陌生,前世里还落了个“巧媳妇”的美名。但这世这具小身体太小,又顶着个傻名字,要不从头学起,又得被人们议论。

  何况,跟着母亲学针线,还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腊梅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也不想给这具小身体制造过多的异端。

  能以从现实中获得的,就尽量在现实中获得。而且还要把这功劳归到母亲的身上,以此来增进母女的感情。

  由于是重生,又是借了别人的身体,对家的感情,她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父母哥哥姐姐弟弟谁也不知情。

  就连前世的自己王晓华,也被蒙在鼓里。她又不能说破,只有一个个去团结,去联络感情。

  母亲也是如此。在母亲眼里,她就是一个小傻妮儿,一个别人的孩子,一个被白头发老奶奶保护的孤儿。她对她的关爱,完全是出于同情。

  而小傻妮儿则误会了,看成了是对她的特殊照顾。为了接近这个家,才与自己的女儿拜了干姊妹,自己也就莫名其妙地当了她的干娘。心里还是把她当成别人的孩子。

  腊梅知道这层隔膜无法打消,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接触她,用真情打动她,让她真心喜欢起自己来,并为有这样的一个“干女儿”感到骄傲。

  腊梅深知:世上感情最深的,一是父母子女,再就是师生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不能以父母相认,那就做她的一个乖学生。

  有了这层“师生”关系,再孝敬起他们来,就有了正当的理由。并且可以持续一辈子。

  这样,母亲也好接收,感情也会突飞猛进。

  这方面腊梅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已经跟着姐姐王晓玲学完了一至四册小学课本,现在与王晓玲同步。

  有时王晓玲不会解的算术题,她装作与她探讨,打开她的思路,王晓玲就会很快做出来。

  由于她运用的巧妙,王晓玲察觉不了,反过来再给她讲解。她很快“会”了,王晓玲高兴得没法,直夸她聪明。人面前说起来,常常引以为荣。为拥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学生感到自豪。

  但也到此为止,她不想超越老师,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

  她也要用这种方式团结母亲,无论什么活儿,都从头学起,让母亲感觉到她什么也不会,什么都是跟着她学的。

  学生优秀,老师有面子,让母亲为此感到骄傲,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干娘,你教我做鞋吧,从一开始打袼褙教起。”腊梅拆了一包袱小旧衣裳给了母亲,笑着说。

  前世的鞋腊梅不敢往外拿,因为都是塑料底儿或者泡沫底儿,而且都是机器制作;现实中都是家做布鞋,手工纳鞋底儿,差距太大太显眼。

  再就是本质的区别:这世的鞋由于是手工纳的布鞋底儿,透气,不捂脚,不长脚气,比塑料底儿的或者皮鞋优越的多。腊梅是真心实意要自己做鞋穿。

  “也好,学会了自己侍候自己,不受瘪!我这里有铺衬,你还拿这个干什么?”马惠恩望着拆洗过的小旧衣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