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终于众位阁老在小太监们的引领之下又重新回来,萧木见人到齐了之后,便开始表现起来。
“众位爱卿,朕又召诸位前来,是有要事与诸位相商。”萧木先是来了一个开场白。
来宗道十分配合地问道:“不知皇上所说,是何要事?”
萧木又继续说道:“朕前日上朝,有众多官员提议要严惩阉党余孽,所列名单,有上百人之多,对于此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杨景辰抢在来宗道之前发言了:“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动辄处置上百名官员,如此骇人听闻之事,臣遍观史册,历朝历代均无先例。况且所谓‘阉党余孽’之中,很多官员并无明显劣迹,而是被人强行攀附,被污蔑成为阉党,即便有官员确实依附魏逆,也多为无奈之举,臣以为不宜深究。”
另外一名阁老李标在一旁听着,心里一阵冷笑:你杨景辰当然会这么说了,不然的话,以你从前曾经称颂过魏逆的“劣迹”来看,要是真的清算阉党余孽,你肯定是在劫难逃。就算能够侥幸逃过一劫,官位肯定是别想保住,能允许你杨景辰告老还乡,体面地退休致仕,那都是皇上莫大的天恩了。
现在皇上对阉党的事情似乎也不想深究,看来杨景辰基本上是安全了,最多也就只是一个迫于无奈不得不依附了魏忠贤的官员而已。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是李标平日里也是极力反对官员接档营私,相互攻讦的,所以他也认为不应该如此大规模地清算阉党:“皇上,臣也认为此事不妥,处置如此之多的官员,则必然有许多政事要被耽误,导致朝廷的政令不能顺畅地传达,百姓的冤屈也无处申诉。上不利于我大明朝廷,下有害于庶民百姓,同时还会给那些乱臣贼子、宵小之人可乘之机,稍有不慎,便会动摇我大明的根基。”
“二位所言,甚是有理,臣也以为此时不宜处理如此之多的官员。”来宗道见两人说完,终于能够说上了话,“前些日子,臣等共同会审的那原大兴知县梁月皓,便是借着朝廷惩治阉党之际,行贿上官,妄想借此机会升官发财,还纵容其堂兄犯下诸多伤天害理之事,以致民怨沸腾,若不是皇上圣明,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京畿重地的大兴尚且如此,我大明州县上千,倘若朝廷真的兴起大狱,那么多空闲出来的官位势必要引起其他官员的蜂拥哄抢,不知还会有多少官员会效仿原大兴知县梁月皓,甚至做出比梁月皓所做之事严重百倍的事情出来。”
萧木见几位阁老都分析的很有道理,心里也很开心,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甚合朕意,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愿做一个暴虐之君,因此朕同样不愿大动干戈。”
来宗道等阁臣见自己的见解受到皇上认可,自然也是十分高兴,纷纷称赞萧木有仁君之风。萧木享受着臣子们的赞美,心里也很受用。
就在这个时候,杨景辰又进一步提出:“只是魏逆此前当道之时,其所作所为伤天害理者极多,以致天怒人怨,倘若皇上此次对其余党加以宽恕,恐怕朝中众多清流官员心中难以接受,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杨景辰当然着急,因为要是不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他就随时有被扣上阉党帽子的风险,所以立即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
杨景辰没有想到的是,他无意间的提问给了萧木一个绝好的表现机会,萧木觉得就算事前商量好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于是萧木一边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要显得那么得意洋洋,一边说道:“朕也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一个良策。”
众人纷纷竖起了耳朵,表示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