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搁置与科技(2)
作者:
啸百木 更新:2023-03-03 07:50 字数:3125
�了出来,继续设计了起来,然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萧木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一夜无话。
……
徐光启这两天的心情比较复杂。
上次与萧木谈话的时候,萧木对于天地运转、水利农桑、火铳火炮这些东西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无疑让徐光启感到十分兴奋。
因为在当下的大明朝,读书人的心思全都放在学习圣贤之书考取功名上面,几乎没有人愿意研究那些“奇淫技巧”,这让徐光启感到十分担忧。早年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的相处,让徐光启对于泰西的科技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同时也加深了他心中的忧虑:有时间、有金钱、有条件的读书人全都潜心做学问,一心追求功名,没有人愿意研究这些东西。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大明十分的普遍,以至于同样是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道:盖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明明是一本重要的科学著作,但是由于跟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没有任何关系,宋应星自己都知道这本书不会有文人感兴趣,肯定会被读书人直接扔到一边,没有人会去读。
这句话同样也同样被后世的历史课程常常提及,用来表达宋应星“对明朝科举制度束缚人才和不务实际的愤慨”。
当然了,大明并不是只有读书人,只是其他的人即便是想要搞科学研究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或者即便幸运地发现了一些什么小窍门或者小技巧,也没有办法写在纸上,不利于流传,能在小范围之内传播就不错了。而且也没有人能够将这些发现系统地加以整理,供后人参考。
长此以往,我大明岂不是要落到泰西诸国之后?每每想到这里,徐光启心里都是一阵担忧。
此时的他当然万万想不到,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之后,大明就会被关外女真所建的大清取代。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从此以后,欧亚大陆东方的科技水平便再也没有机会能够赶超西方,反而一步步地被越落越远,而且统治者对于这一切都浑然不觉,到了强盗打上门来才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一直到萧木的那个时空,也还在追赶的路上。
不过此时的西方的科技跟大明之间最多不过是半斤八两,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徐光启还是很乐观的。尤其是在得知当今天子对此也十分重视之后,徐光启更是大受鼓舞,欣喜不已。与萧木谈话之后,当天夜里徐光启就给他的学生,精通火器的孙元化写了一封信,表达的无非是皇上十分看重火炮,你只管潜心用事,将来皇上必有大用云云。
只是徐光启的激动心情只持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早朝之上,朝廷上的党争问题便爆发了,先是自己莫名其妙地“被”锦衣卫抓走,然后是众多言官清流纷纷要求严惩阉党余孽,所列名单大百人之多,最后甚至连阁老们都遭到了弹劾,形势一度十分严峻,皇上也为此急得晕倒。
徐光启心中明白皇上的心思肯定都要花费在解决这件事情上面了,毕竟党争的后果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妥善处理,肯定会动摇大明江山社稷,徐光启在心里也为此暗暗地担心。
好在危机没有持续多久,所幸天佑我大明,皇后娘娘有孕,将要有皇子诞下。皇上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用大赦天下的政策平息了党争,徐光启自然也感到十分高兴。
只是后来皇上就再也没有召见过自己,自己献上的《甘薯疏》等著作也没有回音,虽然才过去两天,徐光启也知道皇上日理万机,一时可能还忙不过来,没有抽出时间来见自己或者是给自己下达什么旨意,但徐光启还是有些焦急,生怕皇上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