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战将起(2)
作者:
黄金知了 更新:2023-03-16 08:11 字数:2749
吉利人,认为对方人少船也不多,可轻易伐之,如今看来却是谬论。对方竟是船坚炮利,军纪森严,背后又有泰西第一大国撑腰,如果没有此平英策提及,我们恐怕就要吃亏了。
只是,平英策里又提及驱虎吞狼之术,认为应鼓动扶桑倭寇先和英吉利人打个两败俱伤,官军再看情况从中渔利,不知肥翁觉得如何呢?”裕谦向杨嗣昌问道。
“此计大为可行。”杨嗣昌思付一下回答,如果他不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也不会推荐给裕谦看。
“定海本是东南倭寇大本营之一,被英吉利人仓促占领之后,各地倭寇人心浮动,都想尽快反击回去,把定海重新拿到手里。
此时我们略一撩拨,这些海寇必然甘之如饴。只是,具体怎么撩拨这些倭寇,这虎狼相斗之后会是谁胜谁负,官军又应该怎么应对,这些倒要我们细细思量。”
“肥翁说得在理。”裕谦呵呵一笑,同意对方的说法。于是,两个人摊开海图,仔细商讨,商议如何应对这英吉利海盗和扶桑倭寇,竟一直商谈到了深夜。
只是,两人谈及的平英策,如果李应元看到会大吃一惊,竟是与他最早撰写的平英策大相径庭。
有关英吉利人的军事布置,基本跟李应元的平英策保持一致,武器的各项参数,也是原样照搬,全部没有改动。
但到了文字部分,尤其是应对英吉利人方案的策论部分,却是大改特改,几乎找不到原来策论的影子。
李应元写的平英策本来文字十分平实,根本就没想过修饰,只想用最普通的语言最真实地反映自己想法,这却是因为李应元觉得这种策论文字如果过于华丽,反而会喧宾夺主,有可能曲解写作之人的本意。
只是,谢迅却比他老于世故,知道如果不加修饰,这些大明文官就会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因此全部用华丽辞藻修试一遍,使得这篇策论骗死骊六,文采斐然。
不过,这还是其次,谢迅对策论的内容也做了巨大改动。本来李应元的文章比起打败敌人,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即经济上通过开海禁和解除各行业限制的方式,提高财政收入,为军费的增加打下良好基础;军事上则是主张废弃军户制,建立戚家军式的雇佣军,并大力仿造和购买泰西军械,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等。
然而,到了谢迅这里,却明白一旦这样写了只会起到反效果,这些大明文官非跟文章作者拼命不可,连英吉利人的威胁都会放在后头,因此便做主把这些内容全部删除,用自己的想法填充上去。
于是谢迅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驱虎吞狼之策,用扶桑倭寇先行对付英吉利人,事后不管谁胜谁负,对大明只会是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定海地理位置独特,正好是倭寇从扶桑到大明东南沿海或从大明回扶桑的必经之路,也是海盗们销赃和买卖明朝货物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对倭寇的意义重大,而且倭寇认为被英吉利人占领定海,只是一时疏忽而已,对英吉利人的武力强大没有切身的认识,刚好都可以利用。
当然,谢迅也写到,事后如果英吉利人胜利,便要先行怀柔,一定程度上允许对方买卖货物,但必须要坚持让对方把定海土地让出来等,事后还要想办法建立自己的海军,增强军力等。
不过,以大明文官们的德行,对方只会看重驱虎吞狼的部分,剩余内容只会赞几句有余韵,不会认真想着去了解和执行,这却不是谢迅能左右的事情了。
此外,谢迅还提出派出勇敢的士兵坐上装满火油的小船,然后迅速靠近英军战舰,用斧钉将船头铁链�